引导语:《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七绝·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诗的来历
晚唐某年夏天,江南一带遭遇几十年少有的大旱,池塘干竭,水沟见底,山上草木一片枯黄,长在地里的庄稼被骄阳烤晒得焦糊焦糊的,划一根火柴就能燃起一场大火。平日里那些叽叽喳喳的鸟雀们,为了躲过眼前的这场浩劫,纷纷投奔他乡,寻找新的栖息地。遇上这样凶煞的年景,上至知府,下至乡绅,往往会举行一次次的祭天祈雨仪式。然而,天道从来高难问,任你献牲焚香,任你三叩九拜,苍天就是不理不睬。无奈之下,当地许多人家已早早做好了外出谋生的准备。
池州城西有个古老的村落叫杏花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的人家都喜欢种植杏树,一代接着一代种下来,偌大个村庄被杏林包围起来,每至春风送暖,这里便呈现“十里烟村一色红”的美景,宛若人间仙境。
可是这一年,由于久旱无雨,杏花村里的杏树只稀稀落落开了一些小花,成片成片的杏林依然光秃秃的。到了夏天,村里连人和牲畜的饮水都成了问题。虽然这个村有七八口水井,但眼下能够出水的只剩下一两口了,不仅水量少,而且浑浊不堪。
这天,家住村东的黄广润一大早就去井中汲水,可是等到日上三竿,还没有轮到他,只好担着空桶往回走。这时他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幕:那天,一位骑着毛驴的风水先生路过杏花村,到黄广润家找水喝,喝罢,那人手搭凉棚看了看周围的地形,然后指着黄家院子里的一块地说:“此处有醴泉也。”当时黄广润听了此话,觉得是一句信口开河的戏言,也就没有往心里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位风水先生说过的话,也就渐渐淡忘了。可如今,旱魔肆虐,如虎逞威,水已关系到人畜安危,黄广润自然就想起了那位神秘的风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