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712~770)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绝大部分是他四十岁以后的作品;而事实上杜甫从事诗歌创作甚早,据他本人后来在《壮游》一诗中所说,开始于七岁,(“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十四五岁,已经“出游翰墨场”,在当地诗坛上崭露头角;稍后更有了“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样这样的盛名。李、王皆为一时闻人。
于是杜甫早年作品的情况如何,现存最早的是哪几首,就成了读者很关心的问题。
最为流行的杜诗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或称《杜诗详注》)是按年编排的,其卷一的前三首是:《游龙门奉先寺》、《望岳》和《登兖州城楼》,一般认为这些就是现存最早的杜甫诗;而著名的老一代学者洪业先生(1893~1980)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书中不取此说,另以《夜宴左氏庄》为第一首,并论定其写作时间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暮春。按该诗云: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洪先生分析说:
杜甫在南方已经游历了好些时候,也许有几年了,他可能已经学会了足够多的吴方言,能够理解吴咏……我倾向于认为,如果将此诗系年于南方游历结束的735年暮春,它将变得极富意味。(曾祥波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第27~28页)
他又补充说:
二十年前,我遵循前人注释,认为杜甫在712年至735年的诗歌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我改变了这个观点,将此诗系年于735年。因为诗中提到了吴地方言(“吴咏”),这使我相信此诗作于东南游历时期。它甚至可能是735年之前写的。杜甫“检书”“看剑”也许跟他即将返回、准备科举考试有关。我甚至认为……《江南逢李龟年》也最好系年在735年之前。(前引书,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