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去蜀》意思翻译与全诗赏析

时间:2021-08-31

  杜甫,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作了大量的“忧国爱民”的诗歌。这首《去蜀》是诗人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了这首以“去蜀”为题的诗。“去”即离开。全诗如下:

  杜甫《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①古诗:“潇湘逢故人。”②《书》:“尚酞询兹黄发。”③鲍照诗:“翻波扬白鸥。”④《昌氏春秋》: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注:乱者治之,危者安之。

  注释:

  五载:760年—765年(上元元年—永泰元年)。

  蜀:广义指四川,该诗专指成都。

  梓州:四川三台,758年(唐乾元元年)改梓潼郡为梓州。

  关塞阻:蜀道难,难返长安。

  潇湘游:将往荆楚游历。

  万事:从前之事。

  残生:后半生。

  大臣:指郭子仪。

  译文:

  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当前到处兵慌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潇湘作客呢? 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表明身衰体弱之极;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么渺茫难测,只能以抱病残生象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