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缚鸡行》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21-08-31

  《缚鸡行》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流落到夔州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语言浅显易懂,以议论入诗,其意颇远,反映了诗人在人生困境中被动无奈的心态。

  缚鸡行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1.诗歌中的“鸡虫得失”是 的意思,现在多用这个成语比喻 的意思。(3分)

  2.《容斋随笔》中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句之妙尤非思议所及”,请你赏析此诗结句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鸡虫得失”是指鸡卖不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鸡卖了给人,是人得而鸡失,虫得而鸡失。(2分)现在多用来指不必计较的微小的得失。(1分)

  2.结句写诗人忽然把鸡虫得失放开,倚着山阁上注视寒江。(1分)看似与上文无关,实际上正是写出了的诗人的神情;(1分)透过这一描写,透露出诗人在沉思,通过“注目寒江”可以体会到诗人想到更高远的人生的得失;(1分)这样结尾是形象的,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味更深沉了。(1分)

  赏析:

  《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诗人一询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有伤生灵,所以要卖掉它。然而诗人仔细一想,鸡卖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杀的厄运吗?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远处是迷蒙的烟霭,一片苍茫。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据《庄子·列御寇》:“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因而,陈师道说:“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杜诗镜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王右仲说:“公晚年溺佛,意主慈悲不杀,见鸡食虫蚁而怜之,遂命缚鸡出卖。见其被缚喧争,知其畏死,虑及卖去遭烹,遂解其缚,又将食虫蚁矣。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者甚多,故云‘无了时’。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杜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