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今年3月,“诗圣”杜甫成了“微博红人”。在一组对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3中杜甫画像进行的“再创作”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并由此引发网络热议与集体围观。这到底是经典的亵渎、娱乐的泛滥,还是孩子们无伤大雅的信手涂鸦?
【主打观点】
孩子们的信手涂鸦只是娱乐
今年春天,诗人杜甫忽然火了起来。网络上,他的画像疯传,都是经不知名的高手、低手加工过的“角色扮演”版。
我在大学中文系讲了几年杜甫研究,不少朋友提醒我关注此事。有些,是想跟我分享这桩突如其来的趣事。有些,善意地劝我别把“恶搞”放在心上。还有些朋友,觉得我有必要和他们一起表示愤怒。
说实话,刚看到这些图片,我的第一反应是笑。回想当初自己的课本,也有好多类似的创作。可惜每次毕业,课本随之灰飞烟灭。那些“作品”要是留到现在,与这批杜甫新装作个对比,或许还能做一篇《从课本恶搞看时代变迁》之类的文章。
我不知道这批图片的来历,从风格和手法看,其显然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是某位学生朋友,随手把自己的涂鸦发布到网上,不期然引发的连锁反应吧。那位原创者,大概很讨厌啰里啰嗦的杜甫,也可能对讲杜甫的老师不太感冒,再或许,根本不在意什么杜甫,只是被画家蒋兆和的名作激起了二度创作的欲望。无论哪种可能,我都理解。我也做过中学生。那时的我,和他们一样,太需要好玩儿的东西了。如果课堂课本不能给,我就自己弄一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