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弟子规》对后人的影响很广泛,意义深刻,值得我们后人细细品读,写这部作品的人更是了不起了,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后世人寻《弟子规》作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应届毕业生文学网(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旧称城关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这是《新绛县志》中介绍李毓秀的一段文字。
文字内容佐证了李毓秀的生身之地,但李夫子究竟生于何村,卒于何处却没有任何记载,更不用说他的后人的景况如何了。
或许,李夫子的身影确已走远,其足迹已漫漶不可辨识。6月7日,怀揣一本《弟子规》,记者扎进了坊间小巷、荒原村落,开始了寻找大儒的旅程。
几经辗转
首先见到的是新绛文化馆的范馆长。说起《弟子规》的内容,范馆长侃侃而谈,但他对李夫子的身世也并不了解,只是称自己认识一位对古文化现象有所研究的老人。老人名叫马家华,在新绛文庙工作。
当天上午,记者拜见了马老。提及李毓秀,老人闪身进屋取出了一本线装版的《弟子规》,由于年代较远,这本书的内页已经泛黄,书角也有几处破损。老人称自己也不知道李毓秀的身世。
正在与老人谈话间,一位找马老闲聊的裴姓老人推门走了进来。闻得“李毓秀”三字,老人竟能脱口诵出,老人介绍说,新绛县的一位任姓老先生对李毓秀可能有所研究……如此反复往来,在面见了十几位老人之后,记者终于得到了李夫子的一丝线索:李毓秀应是该县龙兴镇窑头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