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随笔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如果说你要读儒家的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有《弟子规》也是一本很好的书。下文是《弟子规》教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教学随笔

  篇一:

  看完了弟子规的第一讲,感觉里面看似简单的道理实质上却蕴含着很多深远的影响。它尤为注重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让他们首先明白要做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道德标准的人。只有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其他的教育和培养。没想到,今天下午,我就切实的感受到了这种教育思想带来的可喜成果。

  下午走进某个班级上自然课,两分钟预备铃过后,仍有许多学生在那里聊天,乱窜,嬉戏打闹。按照我以往的方法,肯定是要给他们来一个非常严厉的批评。但是且慢,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何不把弟子规里圣人的要求来和学生做一个分享呢?一味的呵斥,不但无法让学生明白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正是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上课行为规范标准时候,让更多的学生跟着一起来做,久而久之,或许他们就能明白期中弟子规,圣人训的道理了。

  于是,在等到他们终于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开始了如下开场白。作为一个学生,你或许不能在每次考试中都拿下100分,你也或许不能每次都获得班级第一的殊荣。但是你必须学会遵守课堂上的秩序,你必须懂得如何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课堂言行。因为,教育的本身或许只是为了孕育更多的人才,但是请注意,在“才”的前面先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远比拥有更多的才要来的实际,来的更受人尊重。当然这样的要求不单单只对你们而言,严老师在学校,在课堂里的一言一行你们也可以来评价,来指正。看看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做到了遵守纪律,规范自身。

  这样的道理我始终在课堂上贯穿着,重复着。在最后树叶作画的环节中,“请借我... 谢谢...”之类的文明用语不绝于耳,最初那些调皮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变得更加活跃了,也许他们正在慢慢懂得,要用积极的言行代替错误的言行去“吸引”同学和老师的目光。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一堂课的说教就让孩子马上明白并且改正之前的行为,难度很大。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改正,就能够体会“弟子规,圣人训”这简短,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了。

  篇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每次读到这句话,我都会感觉到愧疚。连自己都没做到父母一招呼,就马上回应,父母要我做的事,就马上去做。还怎么去要求学生做到“师长呼,应勿缓;师长命,行勿懒”呢?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在孩子行为上出现反复的时候变得更加理性。孩子的性格天生就是好动,对新鲜食物好奇,在课上要求孩子思想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行为始终保持一致的整齐划一,我想未免会有些过于苛刻了。与其利用教师的威严去遏制孩子好奇的天性,倒不如用更加人性的方式去理解和引导孩子来的更加实际一些。

  比如老师会发给学生贴纸,作为对上课表现出色的奖励。然后再积累到一定数量的贴纸,用以换取相应的奖品,作为对这一阶段良好行为的表彰。这样的做法,正是应为有了积累和等待的过程而变得脱俗清晰。为什么这样说呢?正如弟子规书中写到的一则故事,说一个孩子在公园里玩,妈妈叫了好多遍都没有反应,但是一拿出巧克力,孩子马上就乖乖的跟着跑了。表面上看,这个孩子真的做到父母呼,应勿缓了,而细品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是零食呼,应勿缓才是。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奖励确实是对长时间精神奖励的补充和调剂,但是一味的对孩子强化物质胜过一切,那随着孩子年龄不断的成长,他对于物质的欲望将不会一直停留在小小的巧克力上了。

  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去看待弟子规在如今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绝对不能单纯的去做“拿来主义”,而是应该结合现今社会现象的本质,理性的将父母,教师的威严,与合理的精神,物质奖励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苦而又必须的“过渡期,反复期”,进而帮助他们在正确做法的指引和帮助下,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真正的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篇三:

  好了,时隔一个月,对弟子规学习的心得又要与大家分享了。今天的分享主题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主题呢?原因就是在班级的纪律管理上,经常会出现起起伏伏的状况,好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我也经常在反思自己上课的言行,是不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候,就是我上课效果不好,内容不吸引人的时候呢?结果几个班级试下来,情况不是这样。那不是备课内容问题,那又是什么原因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上课习惯放松,出现反复的学生就是集中在那么几个学生身上。看来,应该还是在入校前,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一些懒散的小缺点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所以,看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时候,就颇有感同深受的意思了。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喜悦的事情,我们要努力的去做。父母不喜悦的事,我们要努力的不去做,或者少做。比如,我的父母就希望我能够勤勤恳恳工作,堂堂正正做人,那我就要努力的去做。他们不喜欢我随便花钱,那我平时在消费的时候就尽量去克制。这些其实都还是很有道理和借鉴意义的。但有时父母所认为对的事情,事实上可能不是那么完全正确,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婉转的去跟他们提出,如果是无伤大雅的事,那还是不要太较真,能过去还是就让它过去吧。比如,我早上起床喜欢先把辈子掀开一会儿,过会儿再叠。因为那样可以让被子更干燥,螨虫和细菌也可以少一点。但这一点我爸爸就很看不惯,他喜欢一起床就马上把被子叠整齐。为这个事我不知跟他讲过多少次,可爸爸就是改不掉。那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说,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所以我就不说了。等他出去的时候,我再把他的被子翻开吹一会儿,差不多了的时候再叠起来,这样既能够达到我的预期效果,又能做到家庭的和谐:)

  当然这只针对某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但就学习和生活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够这样得过且过了。而是要尽力将它们消灭在萌芽之中。因为良好的习惯有时比考试100分还要重要,因为它们会伴随着学生一生,所以,请家长配合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与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一起,在幸福的大道上驰骋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