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虽然用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旧题,但由于张若虚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了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遂使之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佳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关于此诗的文史地位和艺术水平,前人多有评论,如“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说它“这里是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当今北大教授袁行霈则说它“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邃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体味”。而笔者认为此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它具备文学意境的一切特征,二是它的意境由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三个要素组成。
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情景交融〔这又有三种类型: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二是虚实相生,三是韵味无穷。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游子思妇的离愁,可是他把这种离愁放在了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来展示,就使得诗歌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时又把江月的永恒同人生的短暂进行对比,发出对宇宙历史人生的思考与探问,这就让读者在欣赏诗中美景时展开无穷无尽的联想与想象,于是诗歌便具有了虚实相生的效果;作者在诗歌的后二十句写游子思妇的离愁时,先是总写,然后是分写,分写时又在客观外显方面写一方时从主观情感方面兼及另一方,接着又是总写游子思妇双方,最后由这一对游子思妇的离愁扩展开去,写到了普天下的人们的离愁,广大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就让诗歌取的了无穷的韵味。《春江花月夜》一诗扣紧标题五个字来写,描绘出了一幅良辰美景图,有着景物美的特色;那种对于宇宙历史人生的真挚探索,又使本诗具有了哲理的深度;写游子思妇的离愁,进而发出“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慨叹,关注普天下的人的情感生活,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情感美是博大深厚的。下面,笔者就试图带着大家走进《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意境,欣赏它的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