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盲人报摊》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迟子建《盲人报摊》读后感】

  一对盲人夫妇为了还在肚子里的孩子而阐述出来的一连串故事,里边夹杂着他们院子里几户人家的“口角”,共同烘托起了这个一个看似温婉而力量明显的批判性短篇。

  作者的叙述是温情脉脉的,从头至尾,描写这对盲人夫妇都是在一种温馨的气氛下进行的,写这对夫妇卖报,卖报时与买报人的默契,以及旁边人士的善意帮助等,无不显示出某种平淡的温和。妻子王瑶琴是先天失明,而丈夫吴自明是后天失明,留在丈夫头脑里的美丽世界的记忆,五彩缤纷的生活让他想象着阳光下人们精彩的生日子,他经常性地向妻子描绘着这个世界的美好一面,对五花八门的色彩有着无穷的讲述兴趣……这些加上他们卖报的舒坦生活及其世人的温情气息更让王瑶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至善的幻想。为此,当她怀了孩子之后,夫妻俩极为恐慌,他们害怕孩子会遗传到他们的缺陷,而像他们一样,生下来就缺乏了欣赏世界的资质,而领略不了光明美丽的色彩斑斓的生活。他们为此而慌张着,王瑶琴对要不要这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疑惑,她不愿意看到孩子生下来就像她一样,只能怀着一个向往的心,而永远也见不到真正的完美色彩。而丈夫吴自明却极为想要这个孩子,为此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轻声的矛盾,但这种斗气只是在柔声细语下进行着,早已被整个温馨的气氛覆盖了。

  因为害怕孩子出生后会先天失明,夫妻俩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准备将孩子留着,而在卖报的同时去募捐,在报摊旁边设一个募捐箱,希望等到孩子生下来后,能够有足够的钱为他治疗。他们想象着,如果孩子健康,则把募捐来的钱另捐给其他失明的孩子。这应该是他们对心目中那个美好世界的一种信任吧!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心里的梦想是那么地乌托邦化……

  第二天他们开始了募捐,这当然是引来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议论,这些议论有的很难听,但这一天还是捐来了“三元六角七分钱”,之后的日子也没多过,但这些都没能影响他们那颗纯善的心,募捐还在继续,他们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面对美丽的世界。

  但这个愿望最终也还是被现实的“丑”所击碎了。人情的冷漠在冬天里倍显而出,募捐箱里的钱越来越少,好几天几乎没募到一分钱了。他们的心凉飕飕的,如这大冬天里光秃秃的小树丫被寒风刮过,最后,一阵强烈的寒潮袭来了,拂得他们瑟瑟发抖,拂走了他们对世界的最后一丝信任,那就是他们邻居们的生活!

  在这对夫妻住的院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其中一对夫妻当初很恩爱,但现在却总是在一种喧哗的争吵之中过活着,他们的吵闹声成了院子里最响亮的号角!另外一家是刘奶奶那边,刘奶奶天天晚上的咳嗽声成了整个院子里人们入睡前的一道点心。后来刘奶奶与媳妇的争吵——她孙子的不懂事——刘奶奶不小心用剪刀扎伤了孙子——因为孙子骂她老不死,而又正在与媳妇的气头上——导致的一场灾难——孩子重伤医院,刘奶奶自缢身亡。这些事情深深地刻印在这对盲人夫妻心里,原本美好的期望,对世界美丽的憧憬这时全都通通地远去了,现实的世界并没有他们脑海里的那般美好,没有他们幻象中的那般美丽。为此,他们终于想明白了,“不能把孩子的一切都给准备好了,像强强(邻居家受伤的孩子),他就是因为什么也不缺,就惹出事来了。”是的,强强的母亲对他过分的溺爱,导致他的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对他奶奶没有一丝的敬重,而正因为如此,刘奶奶才“没好死”。

  最后,这对盲人夫妻决定不再募捐了,他们不再害怕孩子会失明,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帝赐予的,怎么样都好!他们也不羡慕那些处在阳光下的人们的生活了,他们只活在自己阳光明媚的心中,夫妻各方的形象永远都是美好的,因为他(她)只活在她(他)心中,永远是最美丽的人!

  “盲人的梦里竟是一片光明灿烂。”小说以这句话结束,韵味深长,发人深省,不是盲人的世界里会是什么?像他们邻居的生活那样吗?不是又会怎样?批判的意味无比深远!正应了作者迟子建的话:“……我更信奉温情的力量,同时也就是批判的力量。”作者的温情投入到小说里,化成了批判的力量,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