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是怎么看待作家的?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如果说人生是一支漫长的歌的话,那么这支恢弘的长歌,是由无数的短歌构成的。我愿意在创作的路上,拾取这样的短歌,边走边唱。 ”——迟子建
  迟子建谈作家

 “如果说人生是一支漫长的歌的话,那么这支恢弘的长歌,是由无数的短歌构成的。我愿意在创作的路上,拾取这样的短歌,边走边唱。 ”——迟子建

  提起一个作家,人们总愿意说起他/她获过哪些奖项,书籍销量又有多少,的确,这在文学日益市场化的今天确实是一个衡量的标准,但也有这样一些作家,奖项对他/她来说,就如同一阵凉爽的风,不会成为写作的负担,也不会成为写作的光环,而从第一次落笔开始,他/她就从未考虑过畅销与否。

  迟子建就是这样的作家,她文字的美如同深巷中的酒,少有吆喝,却沉醉迷人,她带给人的感动,虽不是轰轰烈烈,可点点滴滴都滋润心间。

  从1985年写作开始,短篇小说就没有离开过迟子建,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没有细致统计自己发表的500多万字作品中,短篇究竟占多大的比例。我只知道,从1985年至今,我与短篇心心相印,不离不弃。哪怕创作耗时两年的《伪满洲国》,这期间我也写下《清水洗尘》等短篇。 ”而在27年后的今天,迟子建将自己多年来发表的短篇小说整理一番,按年代进行了划分,结集出版,对一位作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过往的梳理,也是今后写作新的起点。站在这个即可回忆又可畅想的岔口,迟子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说说她的心里话。

  “土豆”是我写作的命根子

  本次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迟子建分别从其中挑选了一篇来统领各卷:《北国一片苍茫》、《亲亲土豆》、《花瓣饭》,在迟子建眼中,它们也能代表各个时期,自己短篇的特质。

  “最初写作时,对世界的认知,可以用‘苍茫’一词来相容,朦胧,微微的隔膜,但也有一股天然的美好;进入《亲亲土豆》和《花瓣饭》的写作时,体味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世界的迷雾渐次消散,知道最朴素的情感才是最美好的。这一时期的写作,非常踏实;而到后来,我真正理解了‘沧桑’这个词的含义,懂得随遇而安对人生和写作的重要。‘土豆’、‘饭’它们是我生命的命根子,也是我写作的命根子。 ”

  从写作开始,短篇就没有离开过迟子建,而在旁人看来,短篇仿佛有些“费力不讨好”,很多曾经以短篇成名的作家都转移了阵地,开始了长篇小说或是剧本的写作,只有迟子建,还在坚持着,在这二十多年来,无论外界的诱惑多大,她都从未想过放弃短篇小说的创作。“其实好的短篇,依然会给人以震撼!契诃夫和鲁迅先生,都是以写短篇见长的,他们的短篇直到如今,依然为大家喜爱。短篇小说确实极少有改编成影视剧的,在这个时代,这是它们受冷落的原因之一。不过我不会放弃短篇的写作,因为它们是我写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有的故事和题材,只有短篇来演绎和承载才是完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