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学生朗读
二、研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读第一段。
⑵ 划出写景的句子,同桌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
(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 )
请一个同学描述。
⑶ 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⑷ 指导背诵要领: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其次是景物描写,是抒发感受,突出游人之乐。
⑸ 学生试背,齐背。
⑹ 指名上黑板背写景物描写的句子。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读第二段。
⑵ 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⑶ 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
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⑷ 作者是如何描写箫声之悲的?
(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⑸ 记诵思路:乐──歌──箫声。
⑹ 齐背。
3、研习第三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提问:客人因何而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