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见高中语文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三册)中有这样的一段歌词:“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很值得认真玩味,可谓情怀悠远,心愿綦切,物色鲜明,境界空灵,而且造句精整,对仗极工,无一字不当其用,在语言风格上颇有楚辞遗韵。
可是,笔者仔细查了几篇析文,又查了几个注本,发现都没有指出苏文此处既化用古句又自铸新词,而且有的赏析还有曲解之嫌,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不过这也难怪,其中的隐曲藏伏确实难以见出。苏轼谈自己写作体会说:“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宋何wěi《春渚纪闻》)“尽意”是此老作文章的直接目的,有人说“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宋范温《潜溪诗眼》),那么“笔力曲折”便相应地是手段途径了。所谓“笔力曲折”无非指文有伏隐,暗藏机杼。苏轼高人之处在于化工巧妙,运作得几无痕迹,令人赞叹。
现将歌词的几处来源陈述如下:
桂棹兮兰枻(枻音yì,船舷,《湘君》句)
目眇眇兮愁予(眇眇音miαomiαo,远观的样子,《湘夫人》句)
望美人兮未来(《少司命》句)
古人赋诗作文有个习惯,引用经典语句常常根据诗文内容或形式的需要有所改造,苏赋自莫能外。这里的“兰枻”改为“兰桨”,或许是为了押韵;“眇眇”改为“渺渺”,或许是为了与“予怀”对应;“愁予”改为“予怀”,或许是为了改换情调,苏赋此处无愁情可言;“未来”改为“天一方”,或许也是为了押韵。另外,“美人”在屈赋当中用的是字面义;而在苏赋当中用得复杂些,既有字面义,又有隐含义(也就是古人所谓“文外之重旨”)。《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注:“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不是指美貌的女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公司1988年版)中赵齐平《〈赤壁赋〉赏析》说道:“‘美人’,即漂亮的心上人儿……”两种说法刚好相反,其实,它们合起来恰好就是文本的内外两重含义。但赵文说:“‘美人’……不就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吗?‘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惆,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吗?”这显然没有看出“美人”真正的借用源头。《诗经·陈风·月出》用于解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可以的(前人也是这么做的),但应到此打住,再扩大到解说下面的那段歌词,就有点迂曲乃至错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