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我国的边塞诗繁盛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唐朝的军事经济力量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在这种气氛下,有一部分向往功名的文人学士把跟随边将出征作为仕进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除了谋求官职外,还写了大量关于边塞战争、塞外风情和下层士卒将领生活的诗歌。
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岑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和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上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诗歌,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也极具鲜明的艺术特征。他们那种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显出一种悲壮美。
高适(公元700―765年)、岑参(公元715―770年)生活的年代相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基本相同,因而使得其边塞诗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他们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也相似,如年轻时都求仕长安不成,一度任职卑微,使得他们的创作有许多相同点。高适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入长安求仕,但毫无结果;天宝八年,他因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受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安史之乱后他从玄宗入蜀拜谏议大夫;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岑参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曾做过两任州刺史,但这些都是往日的光荣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学习,于天宝三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他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入安息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后返回长安,与高适、杜甫结交唱和,天宝十三年,他再度出塞赴庭州,大历五年卒于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