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末章杰出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1-08-31

  《诗经》中《采薇》末章被推为千古名句,它的艺术成就在于融为一体的铺陈手法、巧妙的对比方法和朴素纯净的语言。

《采薇》末章杰出的艺术成就

  《诗经》中《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那么,《采薇》末章的艺术成就到底有哪些呢?

  一、铺陈手法,统摄一体

  《采薇》末章运用铺陈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不同时空的景象统摄融合为一体。写景为“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叙事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言情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言其事,明白晓畅,自然得体。这四个画面把自然的景、人生的路、生命的情、肉体的痛、心灵的伤、用纯净淡雅的语言勾绘出来,如,溪水流畅,引发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

  二、运用对比,感慨颇深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杨柳―雨雪”,姿态之“依依―霏霏”,人生之“往―来”剪接融会,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却娓娓道来,感受强烈,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原因就在于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离开的时候,如春天杨柳,清新生机,而回来的时候,却伤悲哀痛。参加战争,本来是残酷的,却是生机盎然的,源本什么?源于作者充满向往和生机的心灵世界。而战争胜利,能够返乡,本是高兴的事,却由于战争的创伤和前途的迷茫,作者而具有不可名状的伤悲和哀愁。末章在对比中容纳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令人不得不感动。

  三、语言朴素,纯净生动

  朴素纯净的语言是构成《采薇》末章感人意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依依”描摹出弱柳随风轻拂之态,“霏霏”拟出白雪纷纷飘洒之形,“迟迟”言道路漫长之感,“伤悲”写出内心愁苦之情,而“莫知我哀”道出不可名状的伤痛。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创造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图画,给读者以情切的感受。“今―昔”,“杨柳―雨雪”,“依依―霏霏”,“往―来”,读来风致嫣然、世事变幻的物态人情在这对比中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后人除了沿用“依依”和“霏霏”来描写杨柳雨雪外,还扩展了他们相关的引申义,如:杨柳代表送别场面,而雨雪象征凄凉伤悲。后人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表现范围,如,《孔雀东南飞》中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就是受到了此诗的影响。可见,朴素纯净生动的语言是《采薇》末章高超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融为一体的铺陈手法,巧妙的对比方法和朴素纯净的语言,是《采薇》末章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拓展:

  《采薇》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疏通诗意。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过程与方法 :

  1、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学习本诗中融情于景、重章叠句、赋比兴等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一、 导入:(播放视频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正像余光中所说:“烧我成灰,我的汉唐魂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采薇》,去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之吟唱,来感受征人的一腔思乡情。

  二、解决字词问题。(大屏幕展示)

  1、注音

  岁亦莫(暮)(mù)止

  猃狁(xiǎn yǔn)之故

  猃狁孔棘(急)(jí)

  载(zài)饥载渴 王事靡�W(gǔ)

  我行不来(lái) 彼路(lù)斯何

  四牡(mǔ)�j�j(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雨(yù)雪霏霏

  2、通假字:莫---暮;棘---急; 华---花。

  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每天;名词做状语)

  雨雪霏霏(雨:下雨;名词做动词)

  4、古今异义词: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君子:将帅;(古义) 道德高尚的人。(今义)

  小人:士兵或地位低下的人;(古义) 道德卑劣的人。(今义)

  三、听读课文,把握阅读的节奏,并试着概括全诗的内容。(播放视频,《采薇》)

  生:本文写了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的途中的所思所感。

  师:从文中哪些部分可以看出?

  生:第六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我们知道王维的诗画有这样的`美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透过诗句想象画面,通过画面来赏析诗歌。首先我们来看第六节诗,在这节诗都画了几幅画?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留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诵全诗,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明确: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只感到一片悲凉,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他忧伤地想起当初出征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鞯亩�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我似乎可以看到一个身心疲惫,面容憔悴的戍卒冒着风雪,忍受着饥饿,沿着泥泞的小路艰难的行走着,慢腾腾的走向画面的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悠怨的叹息。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回忆起离开故乡后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吮吸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情非常悲苦,有谁知道呢!写出戍卒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今昔的对比和现实的困境(戍边之苦和归家喜悦的矛盾心情)

  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他的一丝欢愉,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一至三节诗,

  师:这几节诗里画了哪些景物?

  生:薇草。

  师:薇草在诗中的描述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生用原文的话回答。

  生:“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

  师:在“薇亦作止”时,士兵的心理有何变化?

  生:“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师:为什么难以归家?

  生:“猃狁之故。”

  师:流露出士兵戍边在外难解乡愁的心情。(强调止、曰、莫等文言实词)

  师:在第二段中,薇菜有何变化?

  生:“薇亦柔止”。

  师:士兵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

  生:“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原来是边防战事吃紧,连委托一个去打探家里消息的人都没有。

  师:第三节中,薇草有何变化,士兵的心境是否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生:“薇亦刚止”;士兵的心境是“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师:同学们可以回顾前三段,发现随着微草的变化士兵的心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忧愁的思乡之绪在逐步加深,可以说这三段中的许多的诗句都表达出士兵强烈的思乡之感。

  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即以采薇兴起,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既然是戍卒所作,当然少不了战争的描写,从整首诗看,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久戍边防、幸得回家的士兵,诗人是借这个士兵的口来回顾整个戍边生活的,那就不仅要写战士们盼望归家的心情,也要表现战士们雄武的军事生活,我们来看看四五两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情感?

  师:在这两段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生:棠棣花、君子之车和战马。

  师:能否用诗中的原话回答?

  生:“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四牡业业;”“四牡翼翼;”

  师:诗歌中的这些事物(花、车、马)的描写表达出士兵怎样的情感?

  生:由于意识到猃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士兵对猃狁满怀怨恨,在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的气势更是怀有一种自豪感。如“四牡业业”;“一月三捷”尽情的赞美军备的精良和气势的雄壮。

  这是士兵对戍边军队和自己勇武的赞美。这种戍边战争是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可见戍卒的爱国豪情。

  四、讨论:这首诗表达出什么样的复杂的情感?

  明确:把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

  五、课堂作业。

  以“雨”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

  六、结束语。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得家,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位中华儿女肩上的责任。

【《采薇》末章杰出的艺术成就】相关文章:

1.《采薇》末章之美

2.采薇采薇

3.采薇翻译 采薇全文

4.《离骚》的艺术成就

5.李白的艺术成就

6.离骚的艺术成就

7.采薇

8.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