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一生写下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但是在他众多的作品之中,《边城》则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 从《边城》中的爱情悲剧看沈从文的文化意图。希望大家喜欢。
从《边城》中的爱情悲剧看沈从文的文化意图
摘 要:沈从文在其代表作《边城》中,构建了一个如田园牧歌般清新纯美的童话世界,并以此为背景叙写了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与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凄美动人。本文从小说中故事开展的环境所体现出的悲剧性出发,深入分析了小说爱情悲剧的原因,并由此探讨作者沈从文的文化意图和文学理念。
关键词:边城 沈从文 爱情悲剧 悲剧性 文化意图
《边城》是沈从文最优秀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丽的边远小城中的爱情故事。整个小说都融化在童话一般的色彩中,明净澄澈,却含着淡淡的忧伤,隐伏着浓浓的悲剧感。沈从文在小说中构造的环境是理想化的、不稳定的,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现实原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性、传统文明与民族未来的关注和对社会、文学的反思。
一、爱情悲剧的环境建构
汪曾祺曾在《读<边城>》中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沈从文在《边城》中构建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却又是理想化了的。在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边城所发生的爱情悲剧,其部分原因正是这份童话般的不真实,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与矛盾。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在小说开始部分首先建造了一个由三方面组成的“童话世界”,这也是展现翠翠爱情的主要环境,随后辅以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边城这个大环境,语言中又常常影射当时被战乱和商业文明所包裹的中国社会,由此建构出一个立体的、由三重空间构成的环境,这样多层次的环境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开展,提升文学文本的意义层次,但是它也带有深刻的悲剧感,是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小说中的“童话世界”是不稳定的,本身具有悲剧性。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三个密不可分的个体组成了一个看似完美和谐的世界,但这个世界的平衡是注定要被打破的,老人注定要死亡,翠翠注定要嫁人,当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化,或是有陌生人闯入这个世界时,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小说中爱情开展的环境自开始便带有不可避免的悲剧因素,洋溢着美丽又渗透着忧伤。
其次,小说中的“边城”是作者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想像和虚构的结果,并非完全真实存在,注定了它不可能存在持久的生命。沈从文非常坚持文学的独立性,在文学创作上主要体现为内容与政治的分离,《边城》中的故事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严重脱离的。“边城”以未被战争、政治、商业毁灭的湘西为原型,体现出一种未被现代文明所沾染的纯洁感,但在沈从文写作《边城》的年代(1934年),真实的湘西虽仍然保有美丽与清新的外表,却已被现代文明浸染,淳朴原始的生活被利益与人情世故取代,“边城”不过是沈从文面对都市时对湘西的记忆与想象的化身,他面对真实的湘西时的失落感可以在其《湘西散记》明显看出。由此可见,沈从文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所构建的环境是不真实的、脱离现实的,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注定要被现代文明毁灭的,在这种环境中孕育出的爱情,自然也不会稳定持久,蕴含着深深的悲剧感。
当这具有美丽和忧伤色彩的环境融入沈从文那朴素清丽、自然明朗的语言中时,《边城》的不真实与理想化便得到更加深刻的凸显,沈先生文字背后的哀伤和对民族的追忆与迷茫也从幕后走了出来。但是,《边城》中人们的生命形式与生活形式是高度统一的,翠翠的悲剧并不仅仅源于环境构建中的悲剧性因素,更包含了人性和文明等现实性的深层原因,折射出沈从文对社会、对文学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