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应该就是懂得感恩了吧,我们应该要常怀感恩之心,怀抱感恩之心去生活,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感恩手抄报的资料,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感恩手抄报
感恩手抄报1
感恩手抄报2
感恩手抄报3
感恩手抄报4
感恩手抄报5
感恩手抄报6
感恩手抄报7
感恩手抄报8
感恩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认同,“感恩”是一种回报,感恩”更是尊重的基础。“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可见,感恩是内心发出的最真诚的情感。所以民间流传着: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古人亦有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感恩是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你是否有注意到呢?如果你的父母一进家,一句暖意的问候迎面而来“妈妈,回来啦!上班累了吧,我去给你倒杯茶。”就这一句不经意的问候可以让父母高兴一上午。可能父母对你说一句知寒问暖的话,你会感到很平常,你可知道这其中包含多少父母对你的爱。而反之,情况则孑然不同,父母会认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你的这种短暂的“孝”是不可多得的,是值得珍惜的。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父母喝你送的这杯茶比以往会慢一些,这是父母在体味其中深层的味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的心》这一首歌中的两句话体现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着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亲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恩的心,感谢世界……
关于感恩的诗
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小学生如何感恩
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该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生成健康的品性,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当今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
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具体从三方面入手:
1.父母以身作则。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2.培养家庭责任感。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3.生活处处实践“分享”。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
二、感谢老师、同学教育、帮助之恩
现在的学生从某种方面来说,越来越不懂事,以前的学生秋游时总能把所带的食物与大家分享,总能给老师让座位,而今的学生一上车就抢靠窗户的座位,根本不顾其他同学及老师,更有的同学当老师为他买水或食物后,他连声谢谢都不说,认为是应该的。在一次问卷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也能感知友善,也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关爱与挂念,但往往总自私地认为,家人朋友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教育的悲哀。如何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形成健康品格呢?
1.着力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鹜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乐于助人,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2.以“感恩作业”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德育具体量化为生活中一件件感动人心的细节小事,布置感恩作业,如“今天你最感激谁”、“今天你是否惹人生气”等,通过这种感恩反省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感谢社会关爱之恩
学会感恩,不只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更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内化过程。
1.坚持正面引导,确认社会两重性。在小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在于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地、系统地、较快地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即让学生通过习得社会文化,积累社会经验,接受社会规范,发展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变革并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成员。小学生处于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在各方面都不成熟,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在介绍“社会”的时候,既要让学生看到社会是一个相融的、平等的、开放的“大家庭”,必须唱响“主旋律”,坚持正面引导,让他们看到正义和真善美;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多元的“万花筒”,防止教育过分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要让学生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2.确立现代意识,增强社会相融性。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一个现代的人,而现代人就必须不断确立现代意识,不断提高与社会的相融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巨大链条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每个人有意无意都在为他人付出。当我们感谢他人的嘉言善行时,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也许,这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回报心理,然而于整个社会,则是非常有意义的良性循环。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校扩大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来到社会上,走近大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平时,尽可能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凝聚起他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诸如“寻找身边知恩图报的人”、“讲述古今中外感恩故事”、 “为地震地区捐款活动”等等,学生通过一次次社会实践,接触现实,拓宽视野,实现德育一体化。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学会感恩,感谢父母亲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无论贫穷与富贵,生活真好;学会感恩,感谢你身旁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帮助过你关心过你指点过你,还是怨恨过你伤害过你的人,毕竟都为你丰厚的人生画册描绘过精彩的一笔。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永远是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