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友王质夫曾为白居易策划《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长恨歌》不仅是白居易的名作,也是《全唐诗》桂冠上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从策划到诞生离不开一位山东人——王质夫。琅琊人王质夫隐居山野草莽之间,是个避世之人,却与白居易相交甚笃,可见这位草根不是等闲之辈。有人做过统计,白居易在周至有诗39 首,写给王质夫的竟有13首,可见王质夫在他心中的分量。

  周至的三人行

  白居易在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考中进士,那一年他二十九岁。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授周至(现西安市辖县)县尉。按唐制,县令之下设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县尉一人,在这个排序中他是第三把手。县尉的职责有点像今天的经济官员。

  白居易在周至交了两位挚友,一位是陈鸿,他也是进士,与白居易几乎同期入仕。他是一位小说家,常常“为文辞意慷慨,长于吊古,追怀往事,如不胜情”;另一位就是山东琅琊人王质夫。琅琊是今山东临沂,自古出名士,诸葛亮是那里的人,孙武子也是那里的人,然而这位王质夫不入仕,隐居山野草莽之间,是个避世的人。两位进士与一位草根相交甚笃,可见这位草根也不是等闲之辈。

  白居易公务之余常邀了陈鸿来找王质夫玩,或一同饮乐,或一同郊游。当年周至有一座仙游寺,名气斐然,公元806年12月三个挚友同游寺院,途中就说起了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往事。陈鸿是性情中人,吊古凭今不免唏嘘,于是王质夫就建议白居易用诗的形式讲述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意,因为在这之前的中国诗歌史上,使用乐府诗叙事的作品以《焦仲卿妻》为代表的汉朝诗歌达到一个高峰,煌煌大唐出了李白杜甫等群星般的诗人,却还没有在乐府诗上与前朝比肩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次挑战。青春勃发的白居易心中的火被王质夫点燃,古往今来无数悲欢离合的爱情涌上心头,他把情感寄托在《长恨歌》两个主人公身上。《长恨歌》的后部有临邛道士鸿都客用法术寻找逝去的杨贵妃的描写,“上穷碧下落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后在一处仙山找到已经更名为太真的杨贵妃,用仙游结束了诗歌,然而这首诗不正是从仙游寺开始的吗?不能不说,仙游寺是《长恨歌》创作的一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