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讽喻诗中“兼济”情怀的诗歌表现

时间:2021-08-31

  导语: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而讽喻诗中所表达的“兼济”之志又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怀。白居易在前期集中创作大量的讽喻诗,目的就是为了通达上听,裨补时阙,从而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志向。

白居易讽喻诗中“兼济”情怀的诗歌表现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其思想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学界对白居易思想分期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观点:卸任左拾遗之际,任杭州刺史时和被贬江州司马时。其中,“江州司马时期”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也是集中在以“兼济”情怀为主导的被贬江州之前的这段时期。

  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之前的前期,“兼济”思想占据主导,“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贞元十八年,白居易正式踏入官场,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此时的白居易青年得志,满怀壮志;当时的宪宗皇帝也很器重他,这大大激发了白居易的政治热情。期间,白居易创作了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共172首;此后,则是兼济与独善的矛盾阶段,直到最后的行独善,中后期大部分作品则是以闲逸和感伤为主调。《新乐府》五十首作于任左拾遗时期,“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秦中吟》共有十首,作者在自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一个共同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诗歌的形式,采用讽喻的手段表现出来,为的是通达上听,补察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