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阶段教学总结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回顾过去的教学,我们的收获和感动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总结了。但是教学总结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顶岗实习阶段教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日升日落中,我们的教育实习已经度过了近两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欢乐又有艰辛,但我真心的觉得这一份感悟对于每个曾经经历的人来说都是一段宝贵的回忆。无论多么辛苦、多么劳累,收获和成长总是令人振奋的。现将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实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寻找职业幸福感
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轻松自然。虽然每日都紧绷着面目,努力的显出一副严肃的样子,但内心里并没有因为他们偶尔的顽劣而生出甚至于一丝一毫厌恶烦倦的情绪。走过教室的窗口,看看这一张张渐渐熟悉,渐渐难以忘记的脸庞,我真心想去抱抱他们,摸摸他们的头,对他们笑一笑,跟他们讲讲知心话,让他们知道我也有一颗温柔的心肠,知道我是多么的喜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在天长日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勃勃的工作热情,如何才能不断地反思和创新,如何才能安心于讲台,不为俗世名利所惑?或许,就在于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试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若是失去了这份宝贵的感受,那么他所从事的职业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既是哀于自己,更是哀于纯真的孩童。在五年的师范学习生涯中,前前后后我也曾到过一些学校,遇见过一个个美好的生命。或许时间一久,我就会忘了他们的面容,可所收获的那份感动注定从一开始的就再也难以遗落,从此,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有着他们无形的陪伴,一路伴随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且歌且行,让我在风雪中也能看到希望的远方。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幸福感受,一种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归属和激励。但是,我所看到的却是,人们放弃了拥有这宝贵情感的机会,转而去追求物质享受的实惠,无私奉献的话也有人在说,但已少有人真正的去践行了。但我则以为,对于生活而言,物质是必须追求和拥有的,但这也仅是达到衣食无忧就已足够。对于人生而言,理想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才能让我们的幸福长久。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找到职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还有支撑自己艰辛跋涉的幸福感,对于物质的贪求并不能给我们指引出一条光明的人生道路。这些信念简单却不容易,我将为此上下求索,走出这片狭小的天地。
二、培养成长好习惯
每次与人相遇时,对方都会礼节性的问上一声“上班去啊”,停下匆忙的脚步,涩涩的`笑着答应,可心里总还是不习惯,以往可都是在问“上学去啊”。转眼间,我就已经不再是当日的模样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这么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教育工作相较于其他的事情而言是单纯的,学校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也显得干净自在,生气勃勃。可是身在其中,突然就会发现正有着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去将你的时间一点点的支配干净。等到起了念头,想细细排列出自己一天中所做的事情,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那么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吗?不,眼见着又得起身去到班上了。在这样的环境和节奏下,我们似乎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在细碎的忙碌过后,难道我们就不要进步了吗?又该怎样去做呢?我想,除了扎实工作,热情教学,除了不放弃追求,不迷失方向,不懈怠坚持之外,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总要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习惯,或者说是个人常规要去长久的坚持去做,去完成。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个人的专业成长也正是从每日每夜,点点滴滴的收获积累起来的。
现在想来,我也为自己设计了几项不大不小的个人常规,寄望能长此以往的保持和践行:
1、坚持课前编写教案
2、坚持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
3、尊重学生,不搞特殊,不轻易动手
4、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
目前也就只想到以上这四条常规了,其实不在于多,何况在以后更长时间的教育生活中自然会有更多适合自己,更有益于孩子们的教育常规被磨砺出来,只看自己是否能年长日久的一直坚持下去。
三、探求教学新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一篇课文,似乎都在按照一个较为固定的模式在操作;识字解词、划分层次、概括大意,解析手法、领会情感,最后熟读成诵。教师一直这样教,学生也就一直这样学,时间久了,难免显得机械呆板,乏味无趣,更重要的还在于如此下去,知识的视野过于促狭,个性的特点难以展露。
为什么语文非要如此来教,学生非要依此而学呢?其实,语文首先就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生命体,现在我们非要一个字,一个词的分解出来,再去品嚼它。如此,无异于将一份美好大卸八块,鲜血淋漓,失去了整体流通的审美愉悦,更无从体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妙境界。其次,语文的学习是年长月久的积累过程,就像酿酒一样,起初是平淡无味的清水,时候到了自然变得醇香绵厚。对语文学习最直接,最有益,也是最有必要的莫过于博学广纳,除此别无巧径,更不要指望一口就能吃成胖子。所以,肢解分化,断章取义的学法必然不能行之长远,反而会与语文的美妙境界渐行渐远。我们只能徐徐以图之,渐化以待之。许多这东西不必执着于马上就要明白,知道的多了,经历的广了,自然能够感同身受的领会。再次,在语文教学中,应协调和兼顾语文学习的语用性和审美性,学习语文既是为了方便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手段识文断字,表达交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在生活中美化心灵,调剂生活,丰富人生滋味,增长人生智慧,寻得精神密友。对于这两方面的作用,我们都要客观的对待,不可有所偏颇。
针对于语文教学现状,我想斗胆的提出“大语文”这样一个概念,可能早有名家已经做过论述,可我还是忍不住想将我的一己之见说出来。这“大语文”的“大”有两层意思,其一,就是超越小小的语文课本,努力将教学的视野扩展到更大的范围,领着孩子们读“一本更大的书”,从社会人事到自然风物,从神州故土到大洋彼岸,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甚至于亲身尝试生产劳动,参加公益活动等都可以属于“大语文”的范畴,这些实际上才是最广泛,最迷人,最亲切的语文学习,这之中的蕴含更是无穷的。其二,即是就课堂教学的小范围而言的,我们没有必要从一到十,每一篇课文都那样精雕细琢,盘根究底,而应选择一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去实现博学广读的目的。同一类型的文章,先由教师重点解析几篇,更重要的是选择更多的同类篇目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至于学生会获得怎样的理解,会生出怎样的情感,那就是属于个人的事情了,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必然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放之长远,我们还应该为学生推荐成长书目,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心理需求,已达到无为而教。
当然,以上的构想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才是行得通的。照此,或许在中高年级后我们试着尝试一下“大语文”的教学模式。
存在即有合理之处,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是直接有效的,但我们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无法循此找到语文的真味。以后会如何变化我不知道,但变化一定会出现,而且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我能做的便是不放弃思考和期待。
写到这里,已近深夜,只觉得纸浅言深,无法尽意,还是就此搁笔,早作休息,望着墨黑的夜空,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责任,面对孩子们的热情与期望,我必须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上好每一堂课,必须认真的对待每一天,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收获到知识,感受到关爱,虽然时间短暂无情,可我只希望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度过这珍贵每时每刻。愿今夜这盏桔灯在即将迎来的日子里长明下去,伴我在思考中驱散寂寞、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