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
①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要现实货币。
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支付手段,钱与货的交换存在时间差。例:工资、利息、税款、地租。
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职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④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⑤ 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4、信用工具:
(1)结算与信用工具
①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②常用转账结算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2)信用卡:
①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③优点:集存款 、取款、结算、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
①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
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 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由于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③汇率合理稳定的'重要性:
A、合理的稳定的汇率是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强国际储备。
B、从世界上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相反如频繁急剧波动汇率会加剧国际经济竞争,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会刺激国际投机,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将抗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⑵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⑶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
②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2、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⑵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⑶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⑴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扩大内需的措施
(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因此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知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的意义: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4、消费心理
① 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