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个人总结

时间:2021-08-31

  总结前的絮语

  转眼间,又是一个九月的金秋;秋天可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开始的季节。回想起过去走过的炎热,记忆起七、八月的假期实践生活:一份辛酸、一份喜悦;一份尝试、一份认知;一份实践、一份进步;一份收获、一份开始。社会实践是在实际中践行自己的知识及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更是懂得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学会生存。

组队前的絮语

  6月下旬期间,是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选择准备期,记得那时的我,尚在犹豫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参加别的学生组织的团队好,还是我自己来组建一个团队去参加社会实践好呢?学生难得有一次这么好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我得慎重考虑下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在一个团队中充当的角色不同,可能收获也很不相同。说真的,我本来也在学校的某个社团组织中体验过,深知道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得到的成效大有不同。在一个组织中,如果是一个成员,可能只要积极负责踏实点,就可以说得上是完成这个角色的任务;可是如果是领导者,那所面对的压力与所需承担的工作就有所不同。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社会进行锻炼的一堂很好的课,这个无论是在去之前,去之中,去之后,所尝试到的滋味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到学生自身锻炼发展的需要。在这个时候,与其说是我想得多,不如说是古人说得好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切的想法与言语将在实践之中得到验证。

调研前期的絮语

  七月清晨的阳光总是那么灿烂,几经的思虑之下,我选择尝试做个组织者的决定。在之前我曾经有报过文学院四川实践队的名,然而在我这个决定后,我放弃了去面试的机会。想好之后,可能免不了一会儿的喜悦,然而之后的我却是一头雾水。俗话说: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得风雨兼程地走下去。虽然那时已经是快要期末考试的时间,我隐约记得,我的课题的立项申请筹划工作,是在紧张的复习之中开展。在这段时间,我询问过以前曾经当过队长同学的意见,也问过了许多曾经带队老师的意见,他们的意见让我在模糊的调研课题及组织工作上,见到了丝丝清晰的思路。在这里我特别感谢的一个同学,那就是我们队的副队长晓臻同学,她让我更是在调研课题的思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继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于万里行实践队的项目都是由学院组队的,所以那时我们选择了城乡调研实践队。晓臻说,她家乡饶平那边的文化遗产比较多,而且也很闻名;她还还说,遗产虽多,然而一些的文化遗产还是在时代的步伐中没落,得不到当地人民的重视,遗产文明的消失,作为一名大学生,很是必要去呼应大家的共同保护意识,很是必要是实地调研了解,争取写成一篇调研报告,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政府更加重视。所以那时,我们把课题定为文化遗产现状调研的方向。遗产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之分,物质遗产重在一些很固定性的建筑遗址等,非物质遗产则重在一些很动态性的,如民俗、工艺、舞蹈、风情等,像这一类的遗产它们一般是通过口头的方式遗传下来的,很容易出现承传上的断层与没落,实地调研可能会有一些意外新的发现与收获,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我和晓臻把调研的方向稍缩小点,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再说那时的我,有一个这样的想法,就是调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如何在现代化的城镇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上发挥作用的?及它是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这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处理好的等类问题,很值得我们学生去深入调研与了解,为我国今后在和谐文化建设上提点借鉴的意义。确定课题方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与收集。也许认真、努力的吧,用了几天的时间,我们把那份立项申请书基本上写了出来。也许,我的第一次搞课题申请的吧,自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我和晓臻找了我们学院的教授丘老师给指导意见,他给我们的意见就是我们的课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选题的范围很宽,应该要选题小点,例如具体到某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那时我也记得也问过于老师、刘老师等几个老师的意见,他们给我的意见都差不多,都说课题的选取范围过大。我犹记得写好这份申请书的时间已经是7月6日,团委要求提交的日期是7月7日。考虑到自己想改也改不来,所以想搁置不改,不过还好吧,团委那时又把提交的时间延迟几天。那时,我就着手把选题压小,几经选择努力,也最终把选题定为当地的一种民间舞蹈——饶平布马舞的调研,课题的申请到此也告了一段落。

  也许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我们申请的课题最终通过,那时我自觉得尝试到实践前的第一份喜悦。继而的工作就是调研的行程安排,及人员的确定,还有就是问卷的设计等工作。既然是一个团队,就得懂得分工合作,我也自觉得轻松了许多。20号之前,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是我几乎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征程。

调研地的见闻感触絮语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研地点是饶平黄冈镇的霞西村。在调研过程中,我看到了村民们朴素与生活简单的一面。农村的孩子们天真纯朴;长辈的成年人虽然不会听普通话,甚至不识字,然而在待我们调研调查时经常保持笑容,有的一家几口人住在一间很小的瓦房屋中,地板全是松泥,四周的墙壁是黄泥浆盖住,即使是中午,房屋里光线很黑,他们依然在工作,有的在修自行车,有的在缝补衣服等。他们的生活现状,即使贫苦,但依然不忘了勤劳地工作,美好的一切都得需要持续的努力与劳动。还有就是,我发现农村的孩子他们并不执着于玩,他们学习的条件是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依然在努力地学写字,做作业等,他们学习的那股干劲与毅力,即使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毫无退缩。他们学习的热情,让我觉得在大学很舒适的空调环境中深有感触。让我觉得在学习环境很优美、条件很舒适的深大,依然不努力学习的我,感到很自惭不如。农村的孩子他们珍惜的是光阴,即使在条件很差的环境中依然勤奋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我却不懂得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相比之下,我自觉得自身的渺小。记得还有就是,在我搞问卷调查的时候,我曾经遇到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他正骑着自行车要到某地方去,但他不介意停留几分钟,帮我做一份问卷;而这种情况我在黄冈镇镇里面开展问卷调查时,那时记得遇到的是一位年龄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但他对我们的问卷调查是拒绝,相比之下,我觉得农村孩子们的乐意助人的品格又是多么的高尚。

  调研中自身体会收获絮语

  社会实践每一刻的事情都充满着挑战,每一处的见闻都令我产生感触,每一次的失败都将成为我新的教训。记得刚到饶平的时候,我们一下车,就被开三轮摩托的蒙骗了,摩托才在城里走了几分钟,他们竟然要收我们15块,记得这次教训我们下次再坐车时,我们一般都打的,因为打的在城里怎样走,也只需2块。在和当地领导进行座谈时,之前准备好的问题,仿佛在访问的时候,都不很管用,那时我觉得笔头上的东西,还得在现实具体情形中做到恰到好处地转换为口头表达。他们的讲话风格可能更注重于口头化,所以在采访的时候,就得学会相应的改变,这种将自身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转换为当地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我想在这次的实践当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与学习锻炼的机会,特别对于我这个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有就是在采访做笔录的时候,我们的采访者普遍都讲得比较快,因此在笔录的时候,难免出现录不达他们之意的感觉。实地现人采访,注重的是别人谈话中的一些细节的内容,因此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单记住重点是价值不大的,所以在现场笔录的时候,要做到两面俱全,不能不说是个挑战,同时也是个很好的锻炼。在实战中提高自身的文字记录速度的能力和手写的'能力,对于一个学中文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场笔录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重这方面方法的改进和锻炼,即使有时字写得很模糊,但最重要的一个要及时去整理笔录,同时还得加快提高自己听力的接受能力和回忆能力。同时还得注意,面对不同人,懂得说话的氛围的调温。对年轻人懂得幽默与活泼,对领导懂得慎重与庄严些等。还有就是,记得我们无论是在霞西村,还是黄冈镇搞问卷调查的时候,开始时不理睬,拒绝我问卷填写的人很多,不过最后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情尽管有困难的开头,有僵局的开始,但不代表事情的结局也是僵局,不坚持又怎么能体验到成果的喜悦的呢?不经风雨又何能见到彩虹呢?在这里,实践给我的不是努力,事情并不是说努力就够了,有时即使你给别人解释得多么的认真与详细,你用很努力的工作态度去对待工作,但都不一定能得到成功,成功可以说往往是经得起考验、经得起坚持的人所得到的。说到社会见闻方面,我不得不提下,黄冈镇那边的小生意场面,在这里镇民的收入来之不易。而且有些是从附近的村庄赶集而来,有的很早就得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即使买出的不多,但他们依然每天都这么坚持,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得不明而喻。有时,他们即使在那里喊买了一整天,或许真正光顾的人也不多,这时他们真是酸在心里,干在口里。还记得有一次自己拿出50元的人民币给他们找钱,他们竟说自己没有那么多钱找,这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他们的生活贫困,让我觉得珍惜自己眼前的好环境、好条件的必要。我本身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是贫穷中人,不过相比之下,我又何尝不是幸福中的人呢?这时的我回想起自己在学校的不努力,我心里又何尝是个滋味?我更应该懂得好好珍惜自己的眼前,奋力向前发展,踏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