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

时间:2021-08-31

  篇一:CMMI总结

  CMM的每个等级都被分解为3个层次:关键过程域、公共特性和关键实践。

  CMMI的层次:

  关键过程域(CMM 18个【2-5级】):

  每个关键过程域所包含的关键实践涉及5个方面:执行约定、执行能力、实施活动、度量和分析、验证实施。

  具体描述:

  1)执行约定(Commitment to Perform):执行约定描述一个组织在保证将过程建立起来并持续起作用方面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执行约定一般包含制定组织的方针和规定高级管理者的支持。

  2)执行能力(Ability to Perform):执行能力描述的是在软件过程中每个项目组或整个组织必须达到的前提条件。执行能力一般包括资源、组织机构和培训。

  3)实施活动(Active Performed):实施活动描述的是实现一个关键过程域时所必须执行的任务和步骤。实施活动应该包括建立计划(正式和非正式的计划)和制定步骤开展工作,对该工作进行跟踪,以及必要时进行改进的措施。

  4)度量和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度量和分析描述对过程进行度量的基本规则,以确定、改进和控制过程的状态。度量和分析一般包括一些为了确定所执行活动的状态及有效性所能采用的度量和分析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知道如何确定操作活动的状态和效果。

  5)验证实施(Verifying implementation):验证实施描述了保证遵照已建立的过程进行活动的措施。验证一般包括管理者和软件质量保证部门所作的评审和审计。

  CMM有两个基本用途:软件过程评估和软件能力评价。

  步骤(共6步):

  第一步:建立一个评估/评价组。

  第二步:填写提问单。

  第三步:进行响应分析。

  第四步:进行现场访问。

  第五步:提出调查发现清单。

  第六步:制作关键过程域(KPA)剖面图。

  1.4.1 从初始级向可重复级过渡:

  初始级是CMM的起点,任何一个准备按照CMM框架等级进化的软件企业都自动地处于这一等级。

  过程成熟度的焦点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各种各样的需求如何进行管理,对需求的变化如何适应都是过程成熟度的关键问题。只有将优秀工作人员的经验教训纳入文档化的过程,并且通过培训,使更多的其他工作人员具备执行那些过程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由此,这个成功的软件过程才得以不断地重复和不断地改进,人们的工作才能更为有效。 简单地说,一个.程变得可以重复。

  如果一个项目成功了,就可能认为下一个项目也可以成功,因为这个过程是可以重复的,这就是等级2,可重复级。

  1.4.2 从可重复级向已定义级过渡:

  CMM的等级2,可重复级的关键过程域中就包括需求管理这一项。在CMM的第2级中,除了需求管理外,还包括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子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等其他关键过程域。只有满足了所有的这些关键过程域的目标,才能达到等级2。

  等级2是等级3的基础,它要求制定企业范围内的工程化标准,不论是管理工程,还是软件开发工程,都要制定一套文档化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的标准过程中去,这就是企业的标准软件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定义得很清楚的过程应当包括:准备妥当的依据、输入并完成工作的标准和步骤,审核的方法、输出和完成的数据。因为过程被定义得很清楚,因此管理层就能对所有项目的技术过程有完整的了解。

  1.4.3 向已管理级和优化级过渡:

  质量改进的第一个职责是等级4的关注焦点。这就是过程的定量控制。所有产品的质量必须有明确的度量标准,而且要在过程中加入规定十分清楚的连续的度量。这些度量可以用于理解和控制软件过程和软件产品,这种量化控制使软件开发真正变成可以定量预测和控制。 质量改进的第二个职责是等级5的关注焦点,这就是过程的不断改进。这种不断改进是通过过程执行的反馈信息来改善下一步的执行过程,也就是优化执行步骤。整个企业会把重点放在对过程的不断优化上。

  该等级的企业软件过程能力可以被归纳为不断地改进与优化。它们以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逐渐改进现有的过程,一种是不断创新技术与方法。

  CMM的第4级和第5级,表示不断优化的成熟度等级。当一个企业处于这两个级别时,它就能够发现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以及每个过程中的问题,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地对软件过程加以改进。改进不是定性的,而是定量的。

  达到第4级和第5级后,第4级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软件开发过程。例如,某公司在某一年大约有60%的软件开发项目不能按期交货,达到CMM第4级后,其按期交货率已经可以达到70%。达到CMM第5级后,其按期交货率可以达到78%。

  组织机构划分为组织、项目、组和软件工作组。

  专业术语:

  1.软件过程:软件过程(Process)指人们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及其相关产品的一系列活动。活动包括软件工程活动和软件管理活动。其中相关产品是指项目计划、设计文档、编码、测试和用户手册等,实际上包括了软件生产的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

  2.软件过程能力:软件过程能力描述了通过执行其软件过程能够实现预期结果的程度。一个软件开发组织或项目组的软件过程能力,提供一种预测该组织或项目组承担下一个软件项目时最可能的预期结果的方法。软件过程能力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组织而言,也可对一个软件项目组而言。

  3.软件过程性能:软件过程性能(Software Process Performance)表示在遵循一个软件过程后所得到的实际结果。软件过程性能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或项目而言,也可对一个特定软件项目而言。

  可见,软件过程性能描述已得到的实际结果,而软件过程能力则描述最可能的预期结果。 在这里,要注意与软件过程能力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实际得到的结果,而后者关注的是期望得到的结果。由于项目要求和客观环境的差异,软件过程性能不可能充分反映软件过程的整体能力,即软件过程性能受限于它的环境。软件工作者在运用这两项指标时应有足够的认识。

  4.软件过程成熟度:软件过程成熟度(Software Process Maturity)是指一个具体的软件过程被明确地定义、管理、评价、控制和产生实效的程度。所谓成熟度包含着能力的一种增长潜力,同时也表明了组织(企业)实施软件过程的实际水平。

  随着软件组织的软件过程成熟度的提高,开发组织通过其方针、标准和组织机构等将其软件过程规范化和具体化,从而使得开发组织明确定义的有关管理和工程的方法、实践和规程等在现有人员离去后仍能继续下去。

  5.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简称。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指对软件组织进化阶段的描述,随着软件组织定义、实施、测量、控制和改进其软件过程,软件组织能力经过这些阶段逐步前进。

  这个能力成熟度模型使软件组织能够较容易地确定其当前过程的成熟度并识别出其软件过程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对软件质量和过程改进最为关键的几个问题,从而形成对其过程的改进策略;软件组织只要关注并认真实施一组有限的关键活动,就能稳步地改善其全组织的软件过程,使全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持续增长。

  6.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几个具有明确定义的表征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的平台。每一个成熟等级为过程继续改进达到下一个等级提供一个基础。每一等级包含一组过程目标,当其中一个目标达到时,就表明软件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分得到了实现,从而导致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增长。

  7.关键过程域 :关键过程域(Key Process Area,KPA),也称关键过程区域,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一个软件组织改进软件过程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也就是说,关键过程域标识了达到某个成熟程度级别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CMM中一共有18个关键过程域,分布在第二至五级中,是互相关联的若干软件实践活动和有关基础设施的一个集合。每个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包含若干个对该成熟度等级至关重要的过程域,它们的实施对达到该成熟度等级的目标起到保证作用,这些过程域就称为该成熟等级的关键过程域。

  由于非关键过程域对达到相应软件成熟度等级的目标不起关键作用,所以在定义时不加以叙述。

  8.关键实践:关键实践(Key Practice,KP)是指关键过程域中的一些主要实践活动,实施起关键作用的方针、规程、措施、活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每个关键过程域最终由关键实践所组成,通过实现这些关键实践达到关键过程域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关键实践描述了“该做什么”,但没有规定“如何”去达到这些目标。

  关键过程域的目标是通过其包含的关键实践的实施来达到的。国际上有一个已取得共识的基本观点是:整个软件过程的改进是基于许多小的、进化的步骤,而不是通过一次革命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些小的进化步骤就通过一些关键实践来实。

  37.组织过程财富(organizational asset):“组织过程财富”是被认为对定义和实施组织里的过程有用的制品,它们在项目和开发、剪裁、维护以及实施过程时使用。在本标准定义的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中所描述的主要的组织过程财富包括以下内容:

  组织的标准过程集合(包括过程体系结构和过程要素);

  批准供使用的项目生存周期(即开发生存周期)描述(例如瀑布法、螺旋推进法); 组织标准过程集合剪裁指南和准则;

  组织度量值库和过程数据库;

  组织过程相关文档库。

  CMMI产生的原因:

  自1994年SEI(美国软件工程研究院)正式发布软件CMM以来,相继又开发出了系统工程、软件采购、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方面的多个能力成熟度模型。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

  1.不能集中其不同过程改进的能力以取得更大成绩;

  2.要进行一些重复的培训、评估和改进活动,因而增加了许多成本;

  3.不同模型对相同事物的说法不一致,或活动不协调,甚至相抵触。

  CMMI有两种表现方法:阶段式表现方法,连续式表现方法。

  这两种表现方法的区别是:阶段式表现方法仍然把CMMI中的若干个过程区域分成了5个成熟度级别,帮助实施CMMI的组织建议一条比较容易实现的过程改进发展道路。

  连续式表现方法则将CMMI中过程区域分为四大类: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和支持。 阶段式:基于组织的成熟度;每一级别是后续级别的基础;过程改进逐级进行;表明一个组织的成熟度级别;反应了过程改进的顺序。

  连续式:基于过程能力;在能力级别中衡量过程的改进;为组织选择改进项提高了灵活性;那个过程需要被重点改进;每个过程需要改进的程度是多少;在一个单独的过程域中表明改进。

  CMMI通用(公共)的实践:所谓的通用实践,即Generic Practice(简称GP),之所以称为通用,是因为相同的执行方法可以通用于多个流程领域,故又称一般执行方法。

  特点:是一组活动,确保与过程域相关的过程是有效、可重复并且持续的';应用到具体的PA,GP活动保证这个PA 的GG能够得到满足。

  通用目标GG:通用目标,它是Generic Goal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之所以称之为通用,是因为相同的目标说明可适用于多个流程领域,故又称为一般目标。它的描述必须能够呈现执行流程领域流程制度化的特征,适用于所有过程方面。

  特点:GG对应所有PA;每一个能力级别都有一个对应的通用目标。

  GG1----过程通过将输入工作产品转换为输出工作产品来支持并确保达到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GG2----使过程制度化成为一个已管理的过程。

  GG3----使过程制度化成为一个已定义的过程。

  GG4----使过程制度化成为一个定量管理的过程。

  GG5----使过程制度化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

  定量管理级过程域的两个关键活动:组织过程性能OPP 定量项目管理QPM

  定量项目管理-—特定目标:SG 1 定量管理项目:运用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对项目进行定量管理。SG 2 统计管理子过程性能:对项目已定义过程中的所选择的子过程的性能实施统计管理。

  SG1与目标对应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