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工作的述职报告

时间:2021-08-31

教师个人工作的述职报告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制定一份述职报告吧。那么写述职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个人工作的述职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个人工作的述职报告1

  时光匆匆,xx年即将与我们挥手告别,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时,心里还是颇有些忐忑。首先,感谢集团领导给我磨练的机会,这一年,我担任集团中心主任助理一职,主要负责集团办公室行政工作及集团人事工作,虽然这两项工作平平谈谈,并不会有轰轰烈烈的成绩,但它们却也是充满挑战的工作,要有清晰的思路,果断的判断和快速的效率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总结这一年,我在这个岗位上还是一个新兵,在我不断吸取养料成长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走些弯路,于是我只能边摸索,边学习,为了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将这两项工作做得更好,现就四个方面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积累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完善自我。

一、述德

  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流传至今是非常有道理的。作为一个工作人,首先要学会怎么做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方能赢得别人的认可,也方才能谈得上做事。而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在教育单位工作的员工,更应该有良好的师德。这一年,社会上关于教师师德缺失的事故屡屡发生,这些事故总是带给我深思,我也因此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师德优秀的老师,做一名品德优秀的员工。

  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要保持一颗为群众服务的心,把自己放低一点,为别人多付出一点。这一年的工作,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二、述识

  学无止境,在这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前进,当你停止不前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落后了,于是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理论学习,是提升自己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人事工作上,我是一名新兵,对于很多人事政策都不是很了解,为了提升自己人力资源理论知识,今年9月起,我利用双休日报名参加了由上海市人事局干部培训部举办的上海市人事管理岗位班,通过学习,我基本了解了人事工作体系、框架以及一些基本实务,这对我更好地完成集团人事工作有很多帮助。

  此外,10月,我参加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上海市首届学校分管外事干部培训班,通过培训,我对如何规范的聘用外教、学校进行对外交流方面有了初步地了解。短短的外事干部,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成为我个人成长中的美好的一页。我将把我在培训中学到的外事工作精神“外事无小事”带到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作风严谨的人。

三、述绩

  这一年,除了忙忙碌碌的日常工作外,自己也参与了集团中心的几件大事,算不上成绩,但也付出过努力。

  1、组织安排五常培训工作。今年集团中心联合深圳五常公司举办了“五常绿带”服务项目。在几次培训中,我负责组织、安排,接待专家,在集团领导、幼儿园领导的重视下,在各部门的协助下,五常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2、组织安排集团务虚会。集团一年一度的务虚会于6月召开,我圆满完成了该会议的会务准备及组织工作,舒适的会议场所,有序的会议流程,都为会议成功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参与三林镇妇联主办的“动听吴侬语响彻三林塘”儿童沪语达人秀活动策划、组织工作。在这次活动中,爱幼集团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策划、组织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务繁重,我作为组委会的成员之一,从头到尾参与、跟进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教师个人工作的述职报告2

  我19xx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扬州大学,取得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到清华附中报到,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和学生较劲的老师,更没有控制他们的意愿,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对班级的管理,我都更愿意跟学生平等共处,在一种温和宽松的氛围中求得相互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不轻易抹煞、扭曲、置换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意于树立一面唯老师论的大旗,是我自为人师以来时时提醒自己,并且时时实践着的。我希望多年以后我的学生在回眸高中生活时,不至于抛出诸如暗天无日之类的断语;我希望他们倾向于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还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勇于坚持、敢于言说自己合理的意见,同时并不吝惜向他人展露求同存异的宽容笑颜;我更希望每当他们提笔为文时,心中仍然会对语文保有一份温情的怀念。

  教学单元

  大概是因为很想对自己刻苦的学生时代有个交待,我把教学看得很重,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一直是我心里的重头戏,任何时候,都不肯懈怠。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好的话,整整一天,我都会欢欣鼓舞,反之,则萌生羞见江东父老的沮丧。细细想来,我最在意的是课堂上学生对我的呼应程度,为此,我竭力回避那种自说自话的讲课方式,对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表现出了由衷的热情:

一、文本参读。

  文本参读即是以课文为本,据其内容、体裁选出与之相关的其它篇目,作为导入语、或者作为开阔学生视野的一扇窗户,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常在两种情形下,我比较偏向此种方式:一是文章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分析式的语言又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二是一些老话套话,不说不行,直说又淡而无味,不如用其它文本来诠释,反倒能酝酿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颇符合中国文学含蓄的风度。我个人以为,仅在给学生一个自己看书的由头这一点上,文本参读就很有意义,再往深里说,文本参读一方面可以省却教师生硬的讲述,转而倚重于学生自在的感悟;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人生境界,理解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坚持这种方式,将打破课内与课外的深重隔阂,让学生嗅到来自外界的驳杂声音,而不只是在经典的背景上辗转反侧。值得欣慰的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看书的积极性果然在逐步提升,校图书馆借不到的,还请我帮忙到大学图书馆去借。

二、减少概念化内容拉大具象空间。

  很偶然的一次,我讲徐志摩,临时改变计划,把其人生颇具人性化色彩的一面和盘端给了学生,没想到,学生反响强烈,还希望我以后多讲这样的内容。我当时很受触动,以前我虽然对言必称考试的课文解析语言、以及据高考模式分向考察课文,一一拷问出所谓终极结论的课文处理办法,不以为然,但毕竟没有明确的反驳办法,关键时刻,是学生提示了我,可以柔情似水,为什么要冷若冰霜?李白的很多诗,是在抒发对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但这绝不是说诗中蕴含着的只有热爱一种感情,或者还有失意,有失意下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再说人,李白是生性不同凡响,但这并不妨碍他受到前辈夸奖即飘飘然如在云端。无论是分析诗文还是了解作者,从感知人性的角度切入,不是更容易引起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学生的共鸣吗?高一学年期末考试,我教的一个班文言文阅读一项在全年级普通班中名列前茅,这更坚定了我前进的勇气。

三、组织小组活动。

  所谓动静相宜,一味高蹈,也会产生审美疲惫感,适当地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就好像饱读诗书后的下笔为文,是一种很好的练兵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暗喻着自主学习的生机。通常我会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两个组作为一个单元,接受一项工作,比如一个找典讲古、一个划出写景层次、一个品味词语的形象色彩,如此,单元之间,各个不同,又互相补充;单元之内,两个小组各显神通,都试图让全班大多数接受自己的意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讲效率也重节奏。尤其是学生在其间表现出的非凡的创造力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