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不能淡忘

时间:2021-08-31

  “不少中国人常常被认为粗俗、野蛮、无教养,这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国民礼仪的缺失。”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耀荣日前发出感慨。苏代表提议:从国民道德教育出发,加快规范国民礼仪的步伐。并对一些具体的礼仪方式做了建议。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大国,对礼的崇尚曾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一个诸侯国因为失礼可能被夺爵去封;一位大臣因为行为不合礼法可能丢掉官职;虽贵为天子,语言行为不合礼法,可能遭到大臣的群起攻击,引发皇权危机:宋英宗时因“濮议”引发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的党争,朝廷分裂,遗祸久远;明世宗时“议大礼”,天下读书人抗然相谏,慷慨赴死,父子相继……

  时代已经不同,语境也不一样,当我们读到祖先对礼的那种近乎惊心动魄的尊崇,会觉得不能理解,但那确实是我们民族经典时代的真实情形,而我们民族也正是以这样的精神特征而获得了“礼仪之邦”的令誉。

  二十世纪以来,传统价值遭到致命打击,所谓礼崩乐坏,“礼”首当其冲,具体的礼仪形式,被作为落后、不文明、欠发达国家的外在特征而被无情地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而同时,我们对西方的礼仪又并未恰当引入,即便引入,由于文化传统、体貌特征的巨大差异,学起来相当拙劣。记录片中我们看到,巴黎和会期间,当时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穿着不合身的西式礼服,滑稽地戴着比他的小脑袋大一倍的高筒礼帽,心神不宁地跟在西方大国外交家的屁股后面察言观色,这一形象很恰当地暗示了在欧洲中心主义支配下中国的悲惨命运;我们又一度热情洋溢地学习过粗野的俄式拥抱甚至亲吻,当身材娇小的中国同志被膀大腰圆的苏联老大哥抱着热吻的时候,感觉那时两国外交天天在上演“断背山”!而近来的所谓“唐装”,中不中,西不西,汉不汉,满不满,地主不像地主,管家不像管家,那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怪异服装,竟然僭称为“唐”,我们民族全盛时期的时代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