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的重要性

时间:2021-08-31

幼儿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幼儿礼仪的重要性,一起来看一下吧。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然而,现在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等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采取了与孩子成长天性相违背的方式方法。由于家长们都对孩子百般顺从,无限制的溺爱,导致孩子成为了一个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接打电话不文明等失礼现象。长此以往,孩子的陋习不能得到有效改正,不仅对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阻碍,更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为此,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最大限度的改正幼儿的陋习。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从98.7%的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在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更是少有考虑,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严重脱节;

  3、家庭教育对礼仪教育的忽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没有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对礼仪更是持无所谓的态度。另外,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二、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1.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一个懂得礼仪、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在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做游戏吗?""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同理,当他知道别人想介入到自己的工作领域时,也会很有礼貌的同意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这样就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进而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交的朋友也更多。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不仅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秩序感,还能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进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信心以及尊重他人等习性的养成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朋友的增多无疑又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并且这些朋友还能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

  3.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社会环境,更需要教育的作用。"礼借助于普遍性来控制人,并通过教育使礼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礼仪教育的干预,"知书达礼"就是对幼儿社会化的一种表征。通过对幼儿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社会公德的礼仪教育,幼儿形成了社会习惯,逐步趋向于社会化。所以说,礼仪教育在幼儿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4.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礼仪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优雅的穿着仪容,优美的走姿、站姿无不散发着美,这种美不仅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作用,而且也能净化幼儿的心灵。通过礼仪教育,使幼儿做到知礼、达礼、崇礼、用礼,塑造出全新的自我,多方面的促进幼儿审美能的发展。

三、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这些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一门学问。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地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倡行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孤僻、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开设礼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和小朋友或是小朋友家长交流分享教育心得和经验,从中总结出有利于幼儿发展成长的经验再用在幼儿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这样就能为幼儿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