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姻的礼仪介绍
小市民间一般沿用的婚姻礼仪有相亲、定亲、送日子、迎娶、回门等程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传统婚姻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传统婚姻的礼仪
相亲
一般分两个程序:首先,介绍人带男方去女家,让女家看看男家,也让男女二人打个照面,或作短暂交谈。后来,让各方表态,如都同意开亲,便约定日期,由介绍人领女方及其女性亲属去看男方家庭状况,名曰“看家”。这时,女方如不同意,可小坐即去;同意了便留下就餐(这中间还有女孩给男孩煮糖心子的说法),男方家长可趁此机馈赠女方“见面钱(物)”。
定亲
相亲以后,便要议定日期举行定亲礼仪,订婚虽不是法定手续,其习俗仍普遍存在,常是男方由介绍人或由兄弟陪同,携带丰盛的礼品,送至岳丈家及岳丈的至亲,称之为“上门”。岳丈本家及至亲须轮流设宴招待,且放鞭远接远送,乡人作陪,叫男方“新姑爷”,席坐上首,留宿双日。随后,女方也携带少数礼品到男方家回拜。这样,一门亲算正式定下来。也有由介绍人带领女方(仍有女性亲属陪同)到男家“过门”的。男方盛情款待后,还要留宿(起码得留下女方两个人),翌日,则请裁缝给女方做衣(两套以上)。总之,礼仪可简可繁,并不千家一律。近年,程序日趋简化。
送日子
经男女双方及其家庭商议,选择吉日为婚期,由男方备上礼物,将结婚日期写上红纸,曰“喜帖”。由介绍人送至女方家,女方接受了喜帖和礼品,婚期便算定了。男女双方应为结婚筹备衣物、家具等。现时,还到当地政府领取结婚证。
迎娶
迎亲之日,新郎由介绍人陪伴,携带重礼,领着抬嫁妆的人(须是偶数)至新娘家。女方设宴招待(黄铺、王河等地,嫁妆由女方家请人抬送),新郎与一陪伴者吃罢中饭即先行回家。随后,抬嫁妆的将嫁妆(城镇现用汽车装)抬到新郎家。嫁妆一般有三盆两桶(洗脸盆、洗脚盆、澡盆、子孙桶、手提桶)、木箱、橱、柜、衣被蚊帐等。现时,富有人家还有沙发、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缝纫机等。
新娘出嫁,亲朋故里须得劝嫁。旧时,新娘用艾水浴身后,即深坐闺房。是时,请乡邻或亲戚“福寿双全”的妇女帮助梳洗,用线绞去面部汗毛,俗称“开脸”。开脸后,穿嫁衣(开脸要给“开脸钱”,穿衣要付“穿衣钱”)。临行前,新娘须向父母及其长辈拜辞别礼。礼毕,由父亲或兄弟背到堂屋,坐进花轿。新娘出门时不得沾娘家屋里尘土,不得回头望(说什么沾了娘家土和回头望,泄了娘家财气,娘家人丁不旺)。临行时,父母和亲戚都得放声大哭,边哭边祝赞些吉利的.话。“哭嫁”谓之“哭发”。新娘出门时,鞭炮齐鸣。路上,新郎兄弟或叔爷须拎火炉,在途中讨火种(这也是一个本地特色的趣事)。给火种者,以三个鸡蛋或者本地特产的糕(意预步步高)相酬。新娘到婆家,须要从下游往上游走,叫做“兜水上”。旧时,花轿进村,大放鞭炮,当花轿在堂厅停下后,新郎将新娘牵下拜堂:先拜天地,再拜高堂父母,三是夫妻交拜;拜毕,由童男童女手捧花烛,前导后随,伴入洞房,有的人家还安排两位妇人执红色叉袋,交替铺在新娘脚前,新娘踏叉袋慢步进入洞房,以兆传宗接代(袋)。新娘由两位福寿双全的妇人牵入洞房后,在床沿坐定,再由新郎掀新娘头上的红色方巾;接着新郎坐到新娘的左边,谓之“坐帐”,两人同喝交杯茶,同吃团圆子;然后,宾客大闹新房,常有的是用油拌锅烟摸新郎新娘的脸。现时,早就没有坐花轿的许多习惯,新娘都是步行或乘车到婆家,一般是举行新式婚礼,有司仪、主婚人、证婚人等,让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唱情歌,给客人奉点烟火、倒茶,来宾致祝贺辞。农村中,仍有在半夜时分宴请女方送嫁的兄弟、媒人及亲朋好友的,谓之“翻席”,一般吃五荤四素冷碟(猪肝、猪舌头、猪耳朵、鸡肫、鸭蛋、冻米、瓜子、糕、糖果)。
次日,新郎家须接岳父及叔岳父来家作客,以隆重礼仪相待。
结婚之日,忌打破碗盏和损坏家具,忌说不吉利之话。
回门
结婚第三天,新郎新娘携带礼品一道到女家拜望,叫“三朝回门”。一般吃过中饭后即回到婆家。
送满月茶
在婚后将要满月之时,新娘家要办冻米、红鸡蛋、饼子等茶料,由新娘的母、嫂辈送到婆家,谓之“送满月茶”。男家借此机会宴请女家来客,以开亲戚往来之端
【传统婚姻的礼仪介绍】相关文章:
1.传统饮茶礼仪介绍
4.传统婚礼礼仪介绍
5.汉族传统礼仪介绍
6.传统殡葬礼仪介绍
8.传统礼仪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