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神奇的鸟岛》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的第八课。我所讲述的是第二课时。这是一篇介绍地方风物的文章。课文以“自然、美景“为题而展开。作者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在鸟岛上十万多只水鸟相处融洽,遇到敌害能共同对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情感。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条理清晰。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感受鸟岛的鸟多及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的神奇。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抓重点词句感受鸟多。

  教学难点:群鸟的团结与勇敢。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我贯穿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研读赏析、感受神奇

  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于是我采用了研读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一,体验鸟多之神奇

  进行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鸟真的很多?边读边想,边读边画,再进行汇报,汇报时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眼花缭乱”“一群群”“一幅幅”“色彩夺目”“锦绣画卷”等词语来体会鸟多的神奇。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

  演示课件,这是天上飞鸟的视频,使学生把图景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熟记课文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这是一组鸟岛的地上鸟的录像,学生边观看,边体会“鸟岛上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的感觉。依然使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感受鸟的队伍之庞大。为学生朗读做铺垫。

  这里呈现的是湖里水鸟嬉戏的课件,让学生边欣赏水鸟的美丽,边说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它们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背诵。

  这几组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的重点之二,感受鸟团结之神奇

  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自读——复述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勾划出描写黑鹰动作和群鸟融洽的语句,然后分别读一读,在读中感受黑鹰仗着体型大,凶猛、无所顾忌,群鸟为了保护刚刚孵化的幼雏,团结勇敢共同对敌的激烈场面。接着带领学生观看群鸟争霸的录像,这段录像的播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鸟岛保卫战的惊心动魄,让学生亲眼目睹了群鸟团结勇敢与黑鹰作战的场面,从而体会鸟的神奇之处。最后在学生想象录像中的画面进行复述课文。进而解决第二个教学重点。

  (二)、总结全文、再现神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登上了神奇的鸟岛,从岛上领略了天空上的鸟颜色多,地上的鸟数量多,湖里的鸟种类多及鸟岛保卫战中群鸟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神奇,和作者一起进行了愉快的鸟岛之旅。请大家再次配乐回读课文,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之神奇。

  总之,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鸟岛

  多 壮观

  神奇

  融洽 团结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