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绿》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初中语文《绿》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绿》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绿》说课稿1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今天我主备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下面我从教材、学生、考点、教学过程与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供大家讨论。

一、感知课文

  1、导入新课

  在临水骋怀单元我们感知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见底,领略了黃果树瀑布巨大的声响和惊心动魄的气势,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朱先生对水的全新演绎。课件显示课题。

  2、熟悉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标段序。

  课件显示问题:

  1、建立我的字词库和同学交流。

  2、请从课文中找出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3、请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词语。

二、研读课文

  1、课件显示问题

  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2、解决问题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1)从写开始追捉过渡到写步步追捉;

  (2)明确关键句是点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绿。

  3、能力训练

  1)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课件显示文中几个重要动词分析解决问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例词还有镶、踞、展、浮、送、钻、扯、揪、攀、裁、挹、拍、抚摩、掬、吻。

  2)问:对梅雨潭的绿,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绿的哪些特点?

  明确:

  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样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拟人: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

  -

  写出了绿的迷人可爱。

  对比:绿杨太淡了,绿壁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写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想象和联想: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

  3)课文结构

  (1)第二段为第三段铺垫和蓄势,强有力地衬托出绿的令人惊诧的美。

  (2)开头与结尾首尾呼应,强化了感情的力量。

三、主题升华

  1、通过课件小组交流单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习如何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绿的由衷喜爱,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热情的讴歌绿色呢?

  2、通过课件我的收获单元接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四、拓展延伸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五、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所有比喻句,并写出比喻句的作用,背诵课文第三自然。

  初中语文《绿》说课稿2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这篇文章处于北师大语文课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 探究”环节。本单元一如既往以主题组元。“临水骋怀”,顾名思义,就是描写作者在欣赏各种不同的水时得到的不同的观察和感受。虽然比较探究环节在这套教材的编排体例中不属于基础篇目,不要求一定要精讲。但是朱自清的《绿》是写景散文的经典名篇,这篇文章满篇绮绣,可以说是散文作品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的诗意盎然、蕴藉华美;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对描写景物多角度的精雕细琢,都呈现出非常鲜明的典范性特点。每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对这种经典作品的施教价值视而不见。再加上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并非僵化机械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有效资源,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有突破性的乃至创造性的运用,是每一位教师都会努力去追寻的高度。基于这样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我决定把《绿》作为一节讲读课来认真对待。

  2、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并非面面俱到才好。面面俱到也就只能是蜻蜓点水,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被无谓放大,而一些关节问题却被淡化乃至忽略。因此,学习目标必须少而精。惟其如此,才能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最大限度扩大文本的外在张力,以达到更深刻的学习知识、教育学生的目的。鉴于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确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及段落的朗读,欣赏课文对绿的精细描绘,感受作者独特的观察和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任何时候,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字词、理解文本都是学习的基本目标;而通过较深入地解读文本,体会写作的精妙之处,以文本为依托与作者进行对话,以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于潜移默化间“师彼长技”,获取写作方法与技巧的顿悟,乃是语文学习的要旨。“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本文中作者对美丽的绿的浓浓爱意蘸满了整篇文章,势必在学习过程中浸淫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感染和熏陶。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把这种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放大。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由于“字词的积累及内容的理解把握”这一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较认真的预习就可以基本实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深入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就可以呼之欲出,也不需在这方面花费很长时间;因此我把训练朗读,品味语句和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4、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以往多年的阅读体验中已经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写景散文,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通过多遍阅读,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着力凸现的主题,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细致解读。所以要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并在课堂上花费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透课文,以达到以读促学的目的。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解决学生自读中力所不逮的“瓶颈”问题。

  5、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由于板书的时间、容量所限,加上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精美的图片资料难以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以其他直观的手段相机一一呈现给学生,不能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愉悦,所以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进行适时点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