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31

【实用】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合10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本人担任了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本人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上,我时刻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尽心尽职地做好各项工作。

  其次,在教学上,我能注意多向同事请教,平时自己也注重多看成功课例,多听示范课,平时的教学中,我能尽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前,我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本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以探究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切实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一学期下来,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风气形成了,组织纪律性变好了,诚实有礼,互相学习,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所教的班级在音乐素养上取得了进步,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同时我不是什么能人,更不是什么完人,在工作中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不能针对每个班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这一必要环节。2、忽视与个别班级学生的交流,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但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改正不足的地方,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对于今后的路,我会谨慎地走好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自己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明朝学者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在名与实之间,我们更应当追求“实”。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讲究的就是实实在在,作风要务实,工作要扎实,要“有实心、明实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本学期,我们以教研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此,我们确立了“让每一个人在合作的氛围中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廓清了“以学会合作、自主发展为核心,以有效提高、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行开放、促进发展为方式”的办学思路。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开展合作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我们所说的合作,从形式上看,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纵向指本学科跨年段的合作;这种纵向合作研究,可以让每一位教师对本学科教学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认识,便于系统、准确地把握;横向指本年段跨学科的合作,它可以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支持和依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从研究的内容来看,除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常规研究外,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将研究拓展到了作业及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反馈等环节的研究,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研究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整体吻合,形成了比较完整而有效地的教学研究链。在这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三个环节:改变教师工作方式,将个体智慧整合为群体智慧;引导教师自主实践,努力将群体智慧回归为个体智慧;营造和谐的课堂的氛围,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具体做法如下:

  ㈠开展针对性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的合作研究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以一线教师教学中问题(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练习有效性、课程开发和实施等)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研究入手,以合作交流为主要过程,争取外力支持,开展针对性实践研究。

  1、命题设计的研究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抓手是:开展练习设计的研究。我们从练习研究入手研究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查漏学生的认知缺陷,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是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本学期我们认真做了几项工作:

  (1)以新课标为依据,认真梳理教材,明确本学科、本年级教学重点和达标要求;

  (2)根据目标和要求,研究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学科学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3)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练习和命题设计的研究,使学生的训练更具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我们主要采取同学科同年级和同学科跨年级教研两种方式的合作。同学科同年级教研组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教学要求,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研究重点由以往的如何教学转变为如何导学,如何通过有效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同学科跨年级合作的主要任务是:梳理并明确同一教学内容,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和达标要求,练习的主要形式和评价标准。在这样的合作研究中,老教师贡献多年积累的方法,使宝贵的经验显性化,让大家共享;新教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也能让人受益。这样的研究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2、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骨干领衔、集体攻关的专题合作。这样的合作,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和更大的自主权:

  (1)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承担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审议、过程的指导和成果的评价。他们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审议、合理开发、有序实施,使课程实施达到科学、有效目的。

  (2)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拥有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课程。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几人合作的,既有独立设置,又有学科拓展和渗透;既有全班全员参与学习的整体拓展,也有由几位学生组成的灵活机动的课题研究小组。我们尝试采用两种方式:即“教师走班学生不走”,“学生走班教师不走”。

  (3)个性化学习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情感,引领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减少基础性课程达标的差异,同时鼓励差异发展,满足个性需求。校本课程的实施满足了教的个性化和学的选择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㈡开展多样性研究,提高课改执行力

  我们开展多样性研究,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师教育智慧,让教师逐步从讲究时间、体力投入的“量性敬业”走向以提升教育情智含量为主的“质性敬业”。

  1、“滚雪球”听评课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聚焦课堂,强调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和行为跟进的“行动研究”,有效开展了“滚雪球”听评课活动。由于“滚雪球”教学研讨活动集聚了团队的智慧,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实实在在提高了每一位教师的课改执行力。

  2、关键教育事件研究

  关键事件研究,以“短、平、快”形式出现,适应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节奏和方式。它以教师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我们将关注的目光定格于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或一个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寻找出“事件”背后带有的普遍性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使多种教学经验、方法外显,过程化、细节化、操作化,解决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用集体的智慧解答个体的困惑,将个人的经历转化为同伴的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当教师再面临类似问题时,就能自如的应对,增强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案例研究

  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依托生动的案例,以教师不同的视角,深入剖析事件,引导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案例寻理念。我们的案例研究不要求同一,也没有唯一,更关注研究过程中的各抒己见,争论甚至辩论,实现思维火花碰撞。

  4、课例研究

大家通过一人多滚式的教学实践、头脑风暴式的集体研讨、反思跟进式的修改完善、媒体介入式的技术支撑合作进行课例研究。它的优势在于教研组通过合作研究,细化了环节、分解了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弥补了听课记录的不足,更使跟进的效果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

  ㈢开展互补性研究,整合差异资源

  我们开展了互补性研究,是为了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能力各异、特长互补的教师群体。

  1、校内互动组际交流:

  众所周知,师范生在大学学习时,是多课程学习并进。而进入学校工作以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往往只关注所教学科,变得思维狭窄、方法单一。这无论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还是对学生高质量的学习都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各教研组敞开大门,开展了“放大亮点、突破难点”的跨学科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听、评、议、思”,互相取长补短,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反思并修正自己行为。整个过程,大家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伙伴的优点,以问题的眼光发现伙伴的问题,以研究的眼光与伙伴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还利用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进行教研组特色活动展示,或介绍课题研究成果,或介绍课例开展情况,或就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教育事件进行讨论,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学科不同,但是,走上讲台的老师们个个神采奕奕,他们的汇报、发言甚至是争论由于贴近教师的实际,少了空话,少了苍白的说教,欢迎度高,反响大,有成效。

  骨干引领:我们充分发挥区学科带头人、区项目负责制导师及区校两级层面的骨干教师的作用,以这些教师群体为轴心,带领有共同兴趣的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我们采用个体带动群体、集中拉动分散的方式,分阶段、分专题、“树型”、“链式”地开展专题研究,即按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组建不同层级、不同要求、不同人员参与的“项目组”。在实践过程中,骨干教师既带动教师整体专业发展,也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有特色、特长教师或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互补合作研究,使教师从小作坊里走出来,彼此都从他人身上获得教学信息和灵感,从他人身上汲取丰富的营养,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2、校际联动

  我们认为,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资源,为了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动双赢的目的,我们采取双向自愿选择原则,与向红、适存、古北、新虹桥、凇虹等五所学校共同签署了《校际合作互动研修战略伙伴协议书》,组建校际合作研究共同体。我们开展以“提高教师课改执行力”为主题的合作校本研修;以“双向自愿选择和相互学习、交流,互动共赢”为原则;提出三项要求:合作共同体成员主动、积极参与研究;保持研修的原生态,讲真话讲实话,真干实干;以实践研究为主,重点研究怎么做,提高实效。校际联动使研究力量更加集中,研究资源更为丰富,解决仅靠一个学校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获得了“一加五大于六”的增值效能。

  3、专业支持

  我们学校成立了引领合作式教研的专家导师团。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校外专家理论引领、经验提升的作用,建立起积极的专业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导航”合作关系。专家们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学校,指导教师的理论学习,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教师一起探讨教研中的难点、疑点、重点与亮点。这样的合作拓展了彼此,激活了互动时间与空间,专家的教学理论和教师的实践经验在互动中被激活、被整合,合作生成新知识、新技能、新概念、新思想的比重不断增加,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开展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合作研究,帮助教师对本学科教学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认识,便于系统、准确地把握;帮助教师逐步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一致性,我们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1)改变简单的经验重复,让教师对自己成功的经验加以意识化,并对不足审慎反思,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科学、合理与优化。

  (2)增强教师教育智慧,让教师逐步从讲究时间、体力投入的“量性敬业”走向以提升教育情智含量为主的“质性敬业”。——教师的工作既要“实干”也要“巧干”,既要用汗水也要用智慧。

二、体会与思考

  1、体会我们在积极推进合作式教研的过程中,有积累和收获,我们的体会是:

  “以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合作校本研修坚持以校为本,但同时也必须打开教室、走出校门。它讲究的是学校中人的相互支撑,相互帮助,合作共进,它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焦虑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和负担,满足了人渴求理解、信任的需求,形成了和谐校园氛围,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保障课改稳定、持续发展。同时,我们的合作式教研教师与教师日常工作结合、与学校的重点工作结合、与名师培养工程结合,采取任务驱动式的多样性研究,通过交流合作、互帮互学形式,分层分类开展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与伙伴合作研究中获得个性化、情景化的知识,获得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师课改执行力。

  “以课改为动力”的管理模式转变,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摸索了一套“以科研带动教改、以教改推进全校工作”的分层管理模式和方法,并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研究制度和评价制度,创造更有效地合作与交流的平台,集中提供可供分享的资源,使学校工作围绕重点有效推进,显示层次性,前后连贯递进,实现学校持续、内涵发展。

  2、思考应该说,合作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升学校整体实力。但学校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在发展,我们觉得要认真处理好意下三个关系:

  师德与才能

  唐王李世民认为:有德有才是君子,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其用人之道是有君子用君子,无君子用庸人,宁用庸人勿用小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作为教师,必须德才兼备。因此,我们必须着力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专业水平,“以德为根,注重修养身心”,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使教育教学做到“提升智慧和人格完善”完美统一。

  用力与用心

  如果只说不练是一个空把式,只练不想是傻把式,那么,做教师就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具备“想得清、说得明、干得实、写得好”的本领。因此,我们要开展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研究,通过教研的有效性研究来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逐步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一致性。教师的工作既要“实干”也要“巧干”,既要用汗水也要用智慧。

  政策与对策

  常常流传这样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作为我们学校来说,如何使学校内“政策”与“对策”形成良好的互动互补关系,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干有价值的事?现代学校要形成和谐、民主、合作、开放的学校文化,包括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等等,使学校内“政策”与“对策”形成良好的互动互补关系,需要学校每一个人充分具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共识,需要每一个人摆正自己的位子,尽心尽力尽责,更需要“大眼界”、“大胸怀”、“大智慧”。管理者制定政策,必须深入调研、科学拟定、有序推进、适时调整,使政策合法合理、科学可行,而被管理者认真执行制度的过程,也是检验制度科学性、合理性的过程。尽自己所能,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为制度的调整、完善或重建,提供充分的依据,将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使刚性制度柔性化、人文化。

  我们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充分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共识,每一个人摆正自己的位子,尽心尽力尽责,每一个人都逐步具备“大眼界”、“大胸怀”、“大智慧”,那么,学校就会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员工具有持续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