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时间:2021-08-31

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时间:2010年11月20日下午

  地点:xx中学

  执教者:王xx

  课题:春节习俗(拓展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春节的风俗及其演变。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查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对信息的整理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春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春节作为最典型的中国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了解春节习俗的变化和春节新习俗的出现,从中得出一些思考,初步感受经济的发展对民俗文化的冲击。

  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三、重点:春节的习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春节的年节歌导入,渲染气氛。

  师:刚才大家读的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生:春节。

  师:春节是中国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是农历一年的开端。昼夜更替,出现了日,月亮盈缺,出现了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说明春节是反映太阳月亮运动规律的自然节日。而西方最大的节日是圣诞节,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而中国对一个自然节日如此重视,说明我们民族对大自然的无比关注,反映了我们民族对于顺应天地自然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师:你们知道春节的起源吗?

  生:(略)

  师:春节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春节俗称“过年”。 “年”是什么?“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年,谷熟也”。年的象形字就是一个成熟的麦穗。含有庆丰收的寓意。说明与农业生产有关。另一种说法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节习俗在汉代得到定型。

  师:春节一般指的是哪一天?

  生: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师: 春节有哪些习俗?

  生:(略)

  师:老师把你们列举的春节风俗总结如下(显示)课后同学们都去查了有关春节的习俗,你们想谈什么春节习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节时间。

  生:(1)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有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守岁的目的是什么?

  生:驱走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贴门神

  贴门神的习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当然当时的门神不是现在的印刷品,而是用桃木刻成的。没钱的人家就用两块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挂在门上,鬼就不敢来了。古人认为桃木是有神性的,能避邪。以前的门都是两扇,对开的,一面挂一块。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影响最深的要数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了。这些都是各地贴的门神。(学生边演示边讲)

  (3)贴春联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展示自己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2、介绍《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3、学生演示春联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shū )”和“郁垒(lǜ )”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师:说到对联,我来讲一个对联的故事。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王羲之想了想,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4)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