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听课记录

时间:2021-08-31

高中语文课听课记录

  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有关高中语文课听课记录,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1、《氓》

  (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

  教学过程:

  1、标注字音、词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问: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学生问“氓之蚩蚩”中“之”的何义?取消独立性。)

  3、“载笑载言”——“载欣载奔”

  4、再读——学生读得太快。

  5、解释:蚩蚩、贸丝、愆期、汤汤、不爽

  6、概括故事情节:男子出轨,被压迫等。

  7、问:概括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现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学生黑板上展示)

  期待——幸福——抱怨——悲伤——妥协

  8、词语分析:载笑载言

  9、问:女子为何变心?学生答:吃不饱,穿不暖;光让干活;抱怨“二三其德”,日子好了,却有二心,无奈心酸。(为何不追根求源?贰行。下课铃响了,主题还没有挖掘呢。)

  过程思索:

  1、声音高,而感情不浓;

  2、教态呆板,课堂语气太直,有些凶,语气不婉转;

  3、学生理解全文了吗?就分析情感变化。

  4、学生不理解,就进行空洞分析,可乎?

  5、课文没讲完啊。

  整体点评:

  1、本课失误有三: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其一也;一个问题:感情变化找其词,简单而浪费时间太多,其二也;框架结构没有,不清不楚,其三也。

  2、教师表情淡漠;

  3、学生理解不到位,就讲不好。

  2、《念奴娇赤壁怀古》

  (九个小组平面式朗读,可乎?不可也)

  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苦难,屈原选择了------陶渊明选择了-------

  2、梳理积累:字词。

  3、问:写了什么?学生答: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4、问: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诵读?(上课已经35分钟了)

  5、让学生分列到黑板前诵读?(一个一个展示,共八个组全部到台上诵读)

  6、二个小组打擂:一个组读二句,另一个组再读二句

  过程思索:

  1、学生梳理字词时间长否?

  2、课堂语言较好。

  3、诵读方式太宽泛。

  4、让每个小组早排练好了吧?(一个小组还有单读、分读、合读)

  5、光去读,太平面化了,没有递进层面的东西。

  6、光去读,不鉴赏了?

  整体点评:

  这是一节离奇的课。我命名为表演式朗诵。本课两个环节,一是自我梳理字词、语句;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诵读,之后分小组表演式诵读。一组两组也罢了,你竟想不到,竟然九个小组都到前台展示。试问:平面式的毫无递进的诵读能代替分析、鉴赏吗?这位教师素质十分优秀,就是想出奇,就是想创新,恰恰是作茧自缚了。所以我要奉劝教师:课堂教学一定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千万不要一味求新求异,把传统的根本的教学思想给弄丢了。

  3、《氓》

  (本诗的艺术特点缺失)

  教学过程:

  1、诵读文本,概括故事

  2、疏通文意4分钟

  3、小组交流2分钟

  4、一学生问:“淇水汤汤”前后有何关系?

  “淇水有岸”何义?“送子过淇”——“子”何意?是男子吗?

  (点评:这一环节很好,你给学生一个发现的空间,学生就给你一个灿烂的蓝天。)

  5、一学生问:“至于暴矣”,“暴”何意?打。

  6、概括故事情节。

  7、品读文本。问:你在什么地方读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的词语和感情?

  学生答:容颜像叶子一样衰老了;送子涉淇,很细心;载笑载言,很幸福很甜蜜。

  问:你读出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随堂点评:分析得很好!)

  8、问:本单元是观照女性命运,你回顾全诗,从这位女主人公的婚姻经历,得到了什么?有何感悟?

  几个学生答:“女也不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女子不能承担家务活;

  不能光勤俭持家,要提升自己魅力,多读书,提高修养,来吸引男性;

  离婚也是好事,过程总是痛苦的,要旷达。

  打败婚姻的`是现实,女子的容颜总是要凋零的。

  (点评:在这里,有两个学生回答不当,是生之过?是师之过?总之,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本诗的含义之缘故也)

  9、最后让学生选择一节,背诵。

  过程思索:

  ①    沉着,不着急,主问题很好,清晰大气,关注学生思考。

  ②    有些议论学生脱离了文本,谁之过?

  ③    为何本诗的艺术方面没有涉及?鉴赏不足。

  整体点评:

  结构好,但没读,没讲艺术性。

  本诗的艺术性何其高也,而仅仅局限在性格的分析,又是女性本身的分析,何其偏颇也?叶子如何变化?淇,如何变化?为何不讲讲其艺术?这首诗千古流传,原因何在?婚姻破裂原因何在?为何不讲?

  4、赤壁赋

  教学过程:

  1、导入,引用林语堂之语。

  2、标注序号:朗读全文(默读),学生朗读一遍。(随堂评议:读音、释义共进)

  3、逐段读(找学生读错的地方)

  4、“何为其然也”,“何为”——“为何”(因为什么)

  5、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渺渺乎予怀”中的“渺渺”何意?

  6、找出情感的变化。每一段的情感是不同的。

  7、情感因何而来,由何而去?找语句。

  8、第一段读出了快乐

  第二段读出乐与悲

  第三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挟飞仙以遨游”——渴望——失望

  9、为何转喜为悲?

  10、分享:教师30岁,学生15岁,加起来是苏轼写本文的年龄。

  11、每个学生选择文本中一两句名言,自己站起来背诵。

  过程思索:

  处处小心,点点如意,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符合认知规律。

  整体点评:

  这是一位纯静干练的教师,普通话很好,很标准。沉着,大气。本文成功之处有三:一曰读。默读全文;让几个学生分别读一段,逐段朗诵全文。二曰理解。抓住每一段的感情线索逐段理解:愉快---乐;悲伤----高兴。情感因何而来,因何而去?问学生:你从第一段读出了什么愉快?读“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等等。第二段谈谈乐与悲。从渴望读出失望:“挟飞仙以遨游-----”。第三,如何转悲为喜了?人可以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从小人生到大人生。最后一段:你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这是一节好课。

【高中语文课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课听课的记录

2.高中语文的听课记录

3.4年级的语文课听课记录

4.小学语文课听课记录

5.师徒听课活动的听课记录

6.听课记录的导师评语

7.语文听课记录评语

8.听课记录的评语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