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语文听课记录
想必很多同学都知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老师来课堂听课,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小学老师语文听课记录,内容仅供参考。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 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美女在直播间竟然这么玩,看傻眼!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 肺 腭 胎
发现了什么?
儿子和有钱媳妇,畜、生不如,传、疯了、、、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马蓉身边知情人晒王宝强亲子鉴定结果/真相来了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姑娘跟男友聊天记录曝光!太劲爆了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实拍醉酒后的女人 啥都敢干!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干翻情敌只需两招,让妹子们只为你疯狂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白百合被偷拍高清图曝光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大巴上全程被暗拍、、、真不要脸!东北人赶紧看!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 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点评: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板书:
作比较
板画鲸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指导学生落实字词学习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1、鉴于学生对识字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先让学生自主识字,拼一拼,读一读,分析字形(结构),说说偏旁,组组词。
2、同桌交流识字,相互纠错,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举手示意请老师帮忙。
3、指名读一读,选择部分字进行分析,说说“记忆的方法”,像“加一加”、“换一换”等。并对所组的词选择不常见的进行析义,如:脱手、日晒雨淋、收心等。
二、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就是通过“晒棉被”和“晒棉鞋”写出了妈妈和小峰对奶奶的.爱,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尝试能不能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主要讲妈妈帮奶奶晒棉被;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主要讲小峰帮奶奶晒棉鞋。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第5自然段何去何从产生了异议,于是,我们就地5自然段进行了再次朗读,找找该上还是该下的理由。经过一番说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归到第一部分,因为这里主要写奶奶睡午觉时赞美“这被子真暖和”,还是跟妈妈晒棉被有关,从中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小小的脑袋已经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来思考,真不简单。
三、引领学生感悟人物深情
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采取自读自悟的方法,以学生自主的理解来解析课文所要传达的那份暖暖的爱和深深的情。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孩子们那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那份善解人意。
学生自读后感悟到:妈妈很爱奶奶,因为奶奶没有说,妈妈就自己帮她晒棉被。
从“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知道这是一个晴天。
小峰是个不懂就问的孩子,因为他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小峰还是个学以致用的孩子,因为他知道了棉被里有棉花,晒了太阳就暖和了,那么棉鞋里也有棉花,所以晒一晒也会暖和的,所以他就帮奶奶晒棉鞋了。
小峰“轻轻的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这里用了“轻轻地”,因为奶奶睡着了,他怕吵醒奶奶。
……
孩子们通过朗读、交流,一个懂事、聪明、能干、孝顺、可爱的小峰形象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然后再来感悟家庭的亲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引导学生发现用词的准确性
课文的第5自然段学生一读就懂,假如就这么过了,我觉得有些可惜,因为我自己在研读课文的时候发现,这一自然段中动词特别多,所以当学生觉得已经可以了的时候,我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学生:“你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聪明的孩子一定还会有不同的发现的。”
果然,学生读过后,就由几个学生陆续举起了手,叫起一男生,便说:“我发现这里动词很多。”“太棒了!”我心里已经在欢呼了。接着,我就让孩子们找找都有哪些动词呢?孩子们很感兴趣,一个一个找过去【用▲标出】,有“收、铺、脱、躺、合”,每找到一个就开心地叫一声“耶!”然后我再让孩子们动手做做这些动作,感受妈妈和奶奶是怎么做的,从中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其实,在这个自然段中不仅出现了较多的动词,而且表示人物动作时都用了两个连续的动词,如写妈妈的“收、铺”,写奶奶的“脱、躺”,这个知识点还将在后面的课文中涉及到,像《荷叶圆圆》、《小壁虎借尾巴》等,所以在这里我没有过于强调,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小学老师语文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1.语文听课记录评语
2.语文听课评语记录
4.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5.语文听课记录
6.语文五下听课记录
7.语文老师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