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范文

【篇一: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在近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到自己始终不得其法。带着期待,我看了一本万玮著的《班主任兵法》。这个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一种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地细细品读《班主任兵法》起来。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我佩服作者能把古代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语》甚至现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来诠释教育现象,那么独到那么精辟。这本书的每一个标题,都有强烈的“吸引眼球”的功能:“倒转乾坤”,“当头棒喝”,“一石二鸟”……吸引着我仔细地将书看完。世界上那些经典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更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是埋在自己的狭隘世界里,看不到外面,苦于找不到出路。实际上,学生需要通识教育,教师也需要通识教育。这是我学习《班主任兵法》一书后的第一个收获。

  《班主任兵法》里一个个贴近我的班主任工作实际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一个班主任,一个班的中心、灵魂,如何才能把学生管好、教好,培养好?看来,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从树立自己的多重角色观做起,不断地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一、对学生要充满爱心

  好的班主任应该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他可以为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而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而总体来说,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要求也有宽大为怀。班主任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体谅学生的难处,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犯了错,要尽量原谅他,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有耐心,永远给学生机会。这样的班主任学生自然信服。但是宽容并不等于放纵,该严厉时还是要严厉,绝对不能违反原则。否则将因为自己的过度宽容,而使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得寸进尺,以至于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以为教师软弱可欺。

  二、《一石二鸟》中,以倒数第二取代倒数第一当数学课代表,既让倒数第二倾尽全力,提高学习成绩,做好本职工作,又让倒数第一不肯甘心,奋力直追,二者相互促进,想不好都难!

  《围而不打》中,“女大王”李艳芳带头大闹寝室,破坏公物,拒不认错,情节恶劣,如何处置?万老师设计从外围突破,先帮助其他同学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女大王”眼睁睁挨到最后,不用再费唇舌便乖乖自动认错,且“泪流满面”。

  《点石成金》中,对犯了错误已受处分的同学,提出要求,明确任务,给予其撤销处分的机会,使他们“不再一蹶不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即将到来的每一天”。处分只是手段,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点石成金”的故事,包蕴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点拨,理解与宽容,呵护与关爱!

  及至读到《自保第一》《攻心为上》《战略战术》《预篇》《形篇》《势篇》等文章中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时,说实话,我惭愧了——很多浅显的道理原本也懂,在急功近利自以为是的工作中却渐渐疏忽了,淡忘了,以至于处理一些问题不能得心应手,教育某些学生仍然屡战屡败,在抱怨自己被班级工作拖累得焦头烂额之际,冷静想想万老师指出的“培养幽默感”“对症下药”“教育工作也要备课”“教育不能操之过急”等重要为师原则,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

  在真诚率性、毫无保留的倾诉中,万老师——一个年轻、聪明、充满干劲与活力、不畏惧任何挑战与挫折的小伙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与我们身边的某个人是如此相似,他的一招一式我们也似曾相识,他的经历、故事我们也并不陌生,而他的自信、勤奋、智慧则令他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所以,手捧他的《班主任兵法》,我们读来是如此亲切,那饱含着爱心与智慧的“用兵之术”,我们是如此容易便心领神会。

  令我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有,我发觉自己以前太容易固步自封,停止不前,以为以前积累的一些经验完全可以应付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才发现自己错了,我总是在凭感觉在处理班级事物,没有成熟的,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方法可用,平时缺乏观察,缺乏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这些都是我急待改进的地方。现在我终于有一些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很感谢本书的作者,不过去实践时我肯定还会遇到困难,不过至少我的心态比以前好了。我羡慕万玮老师,也渴望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一天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踏雪无痕”的境界。我会为之而努力奋斗的。

  《班主任兵法》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相信这些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一定会很有帮助的。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去实践--反思--再实践,争取做一名“有谋略、讲兵法”的班主任。

【篇二:《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万玮所著的《班主任兵法》,对其中的赏识教育颇有感触。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能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尤其需要充分认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能唤醒学生的自信心,未来的社会需要充满自信而又有能力的人。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自信心时,才能同时具有一种内在力量,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自信而富有感召力的演讲激起的了全国人民学习英语的激情。然而有谁知道李阳老师曾经是个自卑、懦弱的人?李阳老师曾经说过:“因为没有赏识,我的一生充满自卑。因为自卑,我的成功变得艰辛、痛苦而又漫长。因为自卑,我的潜力被深深埋藏,可能一生都挖掘不出来!如果以前就有赏识教育,我的成功应该更早、更大、更完美!”

  赏识教育其实是一种心态的回归。古今中外,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两百多年前卡尔·威特的教育观直至近代铃木的教育观,先哲们都用不同的形式阐明了同一个规律——生命潜能的激发需要赏识,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赏识。

  赏识教育具有传统的“批评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欣赏,得到肯定性评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赏识教育方面堪称为典范。陶行知先生在任育才学校校长期间,一次,他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欲砸另一个学生,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听候处理,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那位男生早已等在那里,陶行知掏出一块糖对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对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这位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这时那个男生哭了,并十分内疚的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用砖头砸他。”陶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认了错,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先生用赏识替代了批评,避免了学生的对批评的抵触心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要你改正错误”变为“我要改正错误”,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而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中国教育正处在改革的顶峰,让我们坚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给每一个孩子增添一份赏识,一份真爱,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长成为参天大树,使其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