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理题的解答与讲授论文

时间:2021-08-31

物理说理题的解答与讲授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说理题的解答与讲授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物理说理题解答现状的分析

  1.物理说理题的重要性

  所谓说理题,从广义上说就是用语言文字记叙、说明、回答、论证的物理问题,要求回答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及怎么做。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但要传授物理规律与原理,更需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具体过程。为了体现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题中出现了说理题型。翻开物理教科书,可以发现以前的框框条条不复存在,更多的图片代替了原有的大段大段的文字。其中占有较大篇幅的是物理体验与物理探究过程。不管是物理体验还是物理探究过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说理。由此可见说理在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2.学生为什么感觉物理说理题难

  要想完成物理说理题,就要求学生能“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明其理。而要想准确完整的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则必须集多种能力于一身———观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同时具备以上四种能力谈何容易,于是物理说理题成了学生的老大难。

  3.学生在解答物理说理题时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解决说理题时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①学生面对物理情景不能准确的用物理概念术语来解释,依然根据生活经验用日常生活语言(日常生活用语)来解释。

  ②学生不知道用何种物理知识来解答,即不能明确题目中情景到底与哪些物理概念是相关联的。

  ③学生在书面表达时东拉西扯、空话连篇,甚至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二、物理说理题的解题思路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物理说理题大体思路为如下三步:第一步,找出原理(即找出该说理题所考查的主要物理知识点);第二步,结合材料(即结合材料来扩充原理);第三步,得出结论(实质就是将问题改成陈述句而已)。

  例如:为什么煤气炉停火后,锅中的汤还能继续沸腾一会?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道题考查的是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所以解答的第一步就写:汤要沸腾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第二步结合材料。先来分析一下该材料:煤气炉停火后,锅中的汤还能继续沸腾一会。言下之意是煤气炉停火前,锅中的汤一直在沸腾。此时锅中的汤已经达到沸点了。煤气炉停火后,照理说锅中达到沸点的汤应该停止沸腾,因为煤气炉再也不能提供汤沸腾所需要的热量了。可是题目中却说汤能继续沸腾一会,也就是说还有东西能提供汤沸腾所需要的热量。那么这个东西会是什么呢?稍作思考便知它只能是与汤紧密接触的锅了。于是第二步就显而易见应该这样写:煤气炉停火后,因为锅底仍有余热,此时锅中已经达到沸点的汤继续吸收来自锅底的热量。最后,得出结论:所以锅中的汤还能继续沸腾一会。(题目中“锅中的汤还能沸腾一会?”改为陈述句的表述。)

  但是,物理中的说理题千变万化,问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时考查知识点相同,问题改变一下,那我们回答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中,不管怎样变,都离不开以上介绍的三步骤。唯一需要改变的是结合材料的方式。问题多样,结合材料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

三、几种常见的说理题的解答

  1.含蓄文字的说理题

  此类说理题一般是对含蓄文字如成语、古诗、谚语等比较晦涩的语言进行说理。一般解答此类题型在结合材料时就必须先对含蓄文字进行解释一番,解释成白话文,然后再结合原理进行说理。

  例如: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个说明了什么道理?同样此题也是考查的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因此第一步与上面所说一样,即写为汤要沸腾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而在回答第二步前就必须先解释一下“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涵义。前者“扬汤止沸”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要带走部分热量,放入锅里时又要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的温度低于沸点从而使水暂时停止沸腾;后者“釜底抽薪”则是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达到沸点的水因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停止沸腾。

  2.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说理题

  (1)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这是为什么?

  (2)在高山上煮食物,如果用平常所看到的锅,则食物不会熟,而要用高压锅,请说说理由?

  (3)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以上三题都是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题目。第一题告诉我们,在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在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前,应当这样做即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第二题告诉我们,在高山的上煮食物应该用高压锅。第三题告诉我们,当人骑自行车前进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

  解答此种说理题一般在结合材料时需要正反两面来说,即正说若这样做了有什么好处;反说若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后果。正反的顺序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而定。以题(2)为例来说一下怎样解答此种题型。第一步,找原理: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第二步,结合材料:反说:顶较山底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因此食物不会煮熟;正说:若用高压锅,锅上方的气压高,水能达到100℃,因此食物会煮熟。第三步,得出结论:所以在高山上煮食物,我们用高压锅而不用平常所看到的锅。

  3.惯性说理题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惯性”这一节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即要求学生要把惯性与头脑中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并会用语言对惯性现象进行解释。惯性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那如何来解释惯性说理题呢?首先应该明确惯性不能用“作用”来描述,而应该说“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其次需要掌握解答惯性题的一般步骤:

  ①物体原来什么状态;

  ②与研究对象紧密接触的物体由于什么原因变成了后来的状态;

  ③研究对象由于惯性变成了什么状态。

  以“为什么把锤柄的一端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了?”这题为例。解答过程如下:第一,找出原理,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第二,结合材料。

  ①(物体)锤头和锤柄在撞击地面之前共同处于运动状态;

  ②(与研究对象紧密接触的物体)锤柄着地后,因地面的撞击而停止运动;

  ③(研究对象)锤头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第三,得结论。所以把锤柄的一端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