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周记
哈。又到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又放假了,又能见到又大又圆的月亮了。今天傍晚,我们全家围在桌子前,十分热闹,大家都等着看月亮呢。桌子上摆了好多好吃的,有苹果,梨,葡萄。最重要的肯定是月饼了,中秋吃月饼,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了吧。
没过一会儿,月亮就升起来了。只见那深蓝色的天空里挂着的月亮圆圆的,亮亮的,像一盏银灯给大地洒下了一片银气。忽然,月亮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了起来,朦朦胧胧的,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正在和茫茫的大地做迷藏。
静静的观察着月亮,你会觉得它真的是非常的美丽,它太亮了,太神秘了,天空中闪烁着几颗亮闪闪的星星,在它们的衬托下,月亮更亮了。月光为大地披上了一件宽大无比的银衫,一眼望去,一切都是白茫茫的,好像着了一层雾,银盘一样的明月照亮着大地,晚风一吹,透着一种朦胧感。
望着月亮,我似乎体会到了那些思乡之人的感受。我想到了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的月亮是多么美呀,牵动着我的心。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以我和妈妈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它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后来,妈妈让我们进屋,一进门,哇!桌子上摆满了丰盛了饭菜。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尝尝哦!”“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不过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来一起吃。”
等来等去,大伯还是不回来。妈妈已经打过三、四个电话了,可他总是说“过一会就回来”、“马上就到”……七点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终于来了,我大喊一声:“吃饭了!”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红烧螃蟹、猪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鱼……就都不见了。
晚饭后不久,我们全家就坐到了阳台上。吃着月饼,听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传统节日。但这一年却被我们的主题班会搞砸了。
水调歌头,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的词。但却被我和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搞砸了。当时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星期五的晚上……
恩,那个谁,你来给我朗诵诗歌还有那个班委过来,快点别给我磨蹭。出来给我排练。随着文娱委员的催促连外套都没拿的我,带一本语文书就走到外面去了。天哪,外面那个冷哦,(当时在上夜自修,为了不打扰到别的同学。只好到外面排练)出来我就后悔了,外面的冷风那个吹,宙斯啊,想都不能想。
这还不是问题,问题是那个班委和班长玩的那个开心,啧,啧,啧,啧。气死我了。
过一会后,文娱委员来看了,我们才慢吞吞的排起来了。但由于那两个死东西,一直在哪里疯玩,狂笑,委员,强忍,十分钟后,爆发。拖着我们就回去了。
星期一下午,第四节课,班会。主持人说,下面有请诗歌朗诵者上台,为我们朗诵水调歌头,心里想玩完了。只好硬着脸皮上去了,下面的事情本人不好意思再说了……(超级丢脸)
只记得当时朗诵完后下面一片哄笑……
哎,做人做得好失败啊……
今天是中秋节,虽然天不遂人愿,白天有一点阴冷,不似往昔那般的晴朗明镜,但还是不能停止我对中秋节的喜爱。 幸好,到了下午,太阳终于穿透了云层的束缚。我希望时间过得快点,可是,总不能如我所愿。
唉,真是度日如年哪!终于,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楼上赏着月亮,吃着月饼,多么温馨惬意啊!看着那圆圆而又皎洁的月亮,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树和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题目叫做《古朗月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当做一个大圆盘,又疑惑那是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飞在青云上。白兔在捣药,问给谁吃……呀,我真是佩服古人神奇的想象力。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李白的另外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呀,祝愿那些在外漂泊的天涯游子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刻,那圆圆的月亮完全把我给吸引了,于是又想起了另外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月亮消失在云层中,静悄悄地,和人们玩着捉迷藏,寂静的中秋之夜,没有远圆圆的月亮,越发显得单调。记忆中的嫦娥姐姐啊,我该去何处寻你?
关于中秋的记忆,我并不记得太多,大抵只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别无他趣。在乡下时,还能和哥哥姐姐一齐去河里钓鱼、钓蟹,到是件美差事,可如今,哥哥姐姐亦已求学他乡,只留我一人寻我那最爱的嫦娥姐姐。
可小时候对于中秋节的憧憬,我还清楚地记得。生于中秋之前的我,过的第一个节日便是中秋节,妈妈就给我讲很多中秋节的故事,像嫦娥奔月之类,于是后来我经常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也给我吃那粒灵丹妙药,我要到月亮上跟嫦娥姐姐玩!”妈妈这时就会摸摸我的头,“不要妈妈了?”妈妈问。我想了想,说:“那……长大了再去行吗?”
妈妈笑了。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可现实却给了我铁青的回答,遥远的夜空,没有月亮,没有玩耍,没有宁静,只能啃着那月饼,啃出眼泪,啃出思念,啃出回忆。
曾经那些快乐呢?
曾经那些幸福呢?
曾经的中秋节呢?
一次次寻找着答案,却一次次无功而返,中秋节俨然已成为了一种形式,一个代号,不再是幸福的团聚。时代的进步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却带不来幸福。试想,在过去那个饥贫交困的年代,一家人能其乐融融地团坐在桌前,聊聊天,赏赏月,即使家境贫困,也依然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可如今,亲人间的沟通少了,团聚少了,快乐少了,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也少了。时代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却在倒退,节日的传统在倒退,幸福在消失,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雨,依旧在下;月,依旧在藏;我,依旧在寻找,寻找嫦娥姐姐,寻找那颗能拯救人们心灵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