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的论文
在课前我收集了一些较受学生欢迎的动漫人物形象,比如海贼王、喜羊羊、柯南等,将它们以传统剪纸的方式呈现。开课后,听着学生们稀稀拉拉的读书声,我感觉得到上好这内容的难度,在我拿出准备好的创意剪纸之后,教室一片寂静,不久后又一阵沸腾。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让他们安静下来,而是走到台下了解学生们的想法。他们十分赞同我的做法,希望我能一直坚持下去,在课本以外拓展出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一会儿,我请了几位较有想法的同学上台来说他们的一些创意,他们有的提出使用阴剪阳剪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剪纸内容,有的提出使用单色套色的灵活配合来丰富剪纸画面,有的提出较有特色的剪纸画面构法来深化剪纸内涵。此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分析。
学生对逆向思维的了解离不开我们的率先垂范。在不少的老师看来,泥塑的内容十分难上,学生作品良莠不齐。反过来想,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十多岁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动手的机会往往被剥夺,因此动手能力普遍较为欠缺,但他们从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想动手去创造的动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这样的.机会。在有关泥塑内容的课堂里,我准备了秦兵马俑的复制品让学生传看,同时讲授了相关的历史内容。虽然我知道学生们迫于能力、经验、工具的不足很难做出这样精细的泥塑,但我还是希望学生能从工匠的鬼斧神工中获得一些启迪,更重要的是在创新的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更多课时来完善他们的作品,以鼓励给他们提供能量,以历练让他们获得提升。他们渐渐的懂得,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的不断历练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手上技术的不足。
学生作品的创新需要侧向思维来补充,这有很大的效果。在国画的课程里,多数学生并没有扎实的国画基础,然而他们的表达意愿却很强烈,为了满足他们的想法,我允许他们在绘画材料、技法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也算是对课本的一种延伸。课上我将准备好的国画颜料分发完毕后告知他们不光可以使用毛笔,还可以用其他工具来完成这幅画。在上交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指印点成的大小、疏密关系和谐的叶,这样的作品不刻意作为、自然成趣;吸管吹成的枝条一气呵成、足够大气。这一类作品都很写意,把学生内心所想表达的内容都酣畅淋漓的展现了出来。回望国画史,李苦禅的鹰、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吴作人的熊猫、吴冠中的桥、张大千的虎、郑板桥的竹……古往今来,有多少画家画过他们所画,可其他人多数没有那么出名。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的绘画突破了以往人们对某一物象的理解,以自己的思维和创作技法来表达他们心中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想法,这就是创新。这些学生的作品虽然缺乏一些技艺性,但从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看的确可圈可点,实在是让人欣慰。侧向思维帮助他们绕开了笔上功夫的不足,同时也使他们的画有着国画的形、神、韵,这无疑是个成功的尝试。除了直接从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入手,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学生作品的评价规则来倒激学生争取有更多的创新内容。以往我们的评价方式最注重作品工艺水平,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在评分的标准中加入了创新加减分。根据学生作品的新颖程度和创新水平酌情提升或下降一个等级,这是为了告诉他们:绘画、制作技巧上强的学生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办法达到更高层次的优秀,绘画、制作技巧上较弱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创意来略有弥补。实行这个标准以来,学生们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要创意就需要动脑,学生们都很积极。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已寻找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类研究将要终结,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推进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