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由于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成绩考核,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加强语言实践的情境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创设情境不仅能够直观、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情境来迁移思考,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也符合"简约高效"的课堂要求。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但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每天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往往在机械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兴趣,随着时间推移,创新思维能力也逐渐退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创设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例如在学习《长江三峡》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也使课本上抽象的语言和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具新意。
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众所周知,想象能力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改变千篇一律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基础,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层层递进,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和进行有效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比如说全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文章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绘荷塘月色的?文中在描写荷花时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月亮的什么特点?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结构,还可以"以小见大"地通过对该文章的学习总结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手法并学会鉴赏文章。
三、鼓励质疑,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意识往往产生于问题之中。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质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尊重学生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合理设疑,不要局限于所谓的答案之中.例如在学习专题"走进语言现场"中"不自由,毋宁死"的内容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在肯定这一可贵精神的同时也要允许学生提出"不自由,毋宁死是一种极端的精神,不会变通"等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全方位、多方面地研究和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此外,还应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自主解决问题。
四、营造氛围,创设宽松民主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放松,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自主探讨,解决疑难,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各抒己见,积极讨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也要求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能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孙韬.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5(9):41.
[2] 田德武。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5):12-14.
[3]李娜.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34-38.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