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日本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新建构分析论文

时间:2021-08-31

社会转型期日本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新建构分析论文

  二战后,日本在建立学校、企业、社会的职业教育网络及实行产学合作方面曾取得成功的经验。近年,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T产业的发展,日本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开发与提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日本正在谋求建立一个崭新的、综合的职业训练体系,以满足劳动者多样的职业能力开发需求。特别是随着日本社会高学历化的发展,劳动者的终身职业训练也呈现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向,承担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和高级职业训练任务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发展就是明证。尤其是近年来企业内教育模式由在职训练体制向包括学校职业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在内的多样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体制转换,这一趋势的出现代表了今后日本在职教育训练的发展方向。独立行政法人高龄、残疾与求职者雇用支援机构所属的公共职业训练设施,如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等就成为了服务于周边地区的区域训练中心。

  一、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兴起与发展

  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前身是根据1958年的《职业训练法》于1961年4月在日本东京都小平市创设的“中央职业训练所”,1965年改名为职业训练大学校,1993年再次改名为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在全国有15所雇用促进事业团设立的职业训练短期大学校,职业训练短期大学校根据1993年修订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改为职业能力开发短期大学校(只有2年制的专业课程)。1999年到2001年,在全国的10个职业能力开发短期大学校2年制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新设了2年制的应用课程,改为2+2学制,学校也更名为现在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1999年,位于东京都小平市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改称为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截至2013年5月,除7所公立和企业创办的职业能力开发短期大学校外,日本全国共有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1所,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10所及职业能力开发短期大学校14所。在学校及学生数量方面,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虽不能与文部科学省所属学校相比,但其在办学条件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体现出的鲜明特色引人关注。

  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是由国家、都道府县以及认定企业主导的高级职业训练中,实行长期训练(包括专业课程和应用课程)及短期训练(包括专业短期课程和应用短期课程)的职业训练场所。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隶属于厚生劳动省,是由雇用能力开发机构(现为独立行政法人高龄、残疾与求职者雇用支援机构)设置并负责管理的公立性质的职业能力开发场所,是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的省厅属(相当于我国的部属)大学,这在《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中有明确规定。该法还规定,作为公共职业能力开发设施的一种,国家可以设置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如果得到厚生劳动大臣的同意,各都道府县也可以设立。再者,符合厚生劳动省制定的标准,并得到都道府县认定的开展职业训练的企业也可以设置作为职业训练设施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尽管有此规定,截止到2013年,设置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仍只有国家。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具体事项原来由雇佣能力开发机构负责,2008年12月,独立行政法人雇佣能力开发机构被废止,其承担的职业能力开发业务被移交给独立行政法人高龄、残疾与求职者雇用支援机构管理。

  二、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人才培养职能

  (一)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培养目标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泡沫期以来,为实现以技术为立国之根本的经济持续增长目标,需要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开拓新领域等。同时,支撑日本的汽车、机械、电机等基础性产业和分散于日本各地的中小型制造业也需要具备相应技能和新技术的人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技术人才和生产一线的负责人。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既开展长期训练课程(2+2年制),又开展短期训练课程(参见表1) 。

  如表1所示,长期训练课程中的2年制的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兼备的、且有实践能力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以应届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及以上学力者为主要对象。学完专业课程后,可以进入全国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或者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学习应用课程。根据日本内阁府人事院的相关规定,修完专业课程者可以赋予同短期大学毕业同等的资格,在参加国家考试的报考资格和公务员录用时的工资待遇等方面也与短期大学毕业生等同,并规定民间企业在录用时也要依据此标准。

  长期训练课程中的2年制的应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负责人,以修完专业课程的学员或具有其他实际业务经验、拥有同等以上的技能及相关知识的人员为对象。根据日本内阁府人事院的相关规定,修完应用课程者可以赋予同4年制大学毕业同等的资格,在参加国家考试的报考资格和公务员录用时的工资待遇等方面与4年制大学毕业生等同,同样规定民间企业在录用时也要依据此标准。

  另外,短期训练课程中的专业短期课程以在职者为对象,进行6个月以下的训练,一般也被称为能力开发研讨会。短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短期课程也以在职者为对象,进行60课时以上至1年以下的训练,被称为企业人学校研讨会。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是否开设短期训练课程,因学校设施利用情况和年度的不同而异。

  (二)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课程设置及特征

  1.专业课程及其特征

  下面主要通过对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的长期课程设置情况的分析把握其培养人才的特点。长期课程中的专业课程一般包括生产技术专业、电子控制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居住环境专业、建筑专业等。在此以九州能力开发大学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加以说明,该专业以培养精通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技术人才为目标。其必修课程如表2所示。

  从上述九州能力开发大学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的设置来看,为了实现自己能“制造”产品的技术人才及工程师这一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以下特点:1)注重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即开展生产一线必要的技能、技术和相关理论有机结合的训练。在学习“制造”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心致力于与生产一线相符合的实验、实习,开展理论和技能及技术融为一体的学习,使其掌握与生产一线相对应的实践能力。2)注重实践课程。为掌握生产一线必要的技能和技术,注重实验和实习课程的设置,并把制作与生产一线相同的部件作为实习的课题,建构与产业界的需求一致的实践性课程。3)小班制。要为每个学生都配备能充分地致力于实验、实习的完备的实验实习设备。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培养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兼备的、有实践能力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这一目的基础上,专业课程教育特别重视“实用技术”。实用技术包含最先进的设备、器材的操作技术等。在课程安排中它比工程学专业的大学还要多,学科与实用技术的比例大体上是50:50(某些学科也有40:60的)。实用技术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教授最基本的技能。基本技能指的是锻炼“感觉或五感”,这有利于形成制造业的基础。按照基础学科—基础实用技术—专业学科—专业实用技术的顺序循序渐进。进入第二年,会教授更深层次的理论(专业学科)和技能与技术(专业实用技术)。

  2.应用课程及其特征

  应用课程一般包括生产机械系统技术专业、生产电子系统技术专业、生产信息系统技术专业、建筑施工系统技术专业等。以生产信息系统技术专业来说,主要学习三种基本技术:用来支撑生产一线的通信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测量控制技术。在掌握以上三种技术的基础上,在生产现场从设计和制作尖端性、高附加值产品开始,以培养能够担任相关领域的开发、制造和评价的高级实践技术人才及生产一线的管理者为目标。

  应用课程第一学年的目标是:理解技能、技术并能够分析、设计课题。为达到此目的,开设了两大类课程:专业学科课程和专业实习课程。专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工业技术英语、时事英语、生涯职业能力开发体系论、生产管理、工业法规、品质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数据库分析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协议实施设计、数字设备设计、安全系统设计、机械工学概论。专业实习课程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构建实习、嵌入式设备设计实习、安全系统构筑实习、通信协议实装实习、生产数据库构建实习、生产管理系统构建实习、界面设计制作实习等。

  应用课程第二年的目标是提出课题并进行设计,且能够发表研究报告。课程同样分为专业学科课程和专业实习课程。其中专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创造性开发技术的方法、环境与能源、工学伦理、综合生产管理系统、安全卫生管理。专业实习课程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系统构建实习、生产管理系统构建课题实习/生产网络构建课题实习(选修其一)、开发课题(组装体系应用课题实习/生产网络体系应用课题实习、统一生产管理体系应用课题实习,任选其一)。

  从上述九州能力开发大学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应用课程的设置来看,为了实现培养未来精通生产技术的高级实践技术人才与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这一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呈以下特点:1}注重课题实习。即实施以具体的产品为原型的有关“制造”的综合实习课题,并通过课题实习体验与“制造”相关的规划、设计、制作的过程,培养学生从专业课程中获得技能及技术要素的应用能力,掌握应用技能、技术的能力,并提高发现课题能力及必要的分析能力、计划执行与推进能力。2)重视小组学习。即效仿生产制造一线的生产工序,组建与实习课题相关的小组,开展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特长与专业性,且致力于共同课题的小组学习,通过不同专业成员的共同协作,在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及各领域的复合技术的同时,力争通过会议和发表会等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提升成员的沟通能力及演示能力等。3)贴近生产现场。即将企业的委托和共同开发获得的知识及技术要素纳入实习课题,创设与生产现场的实际相切合的实践课程。

  鉴于应用课程是以培养精通生产技术的高级实践技术人才与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为目标,这就要求学员必须要掌握综合的知识与技能技术,并具备计划、设计、开发能力及生产管理能力等。因此,应用课程中的实用技术和实习占到8成,并以“标准课题学习”和“开发课题学习”为中心。第一年进行的“标准课题学习”是同一学科的学生组成小组,培养解决相关问题的应用能力。比如,根据课程内容所设计的课题,画图、设计程序、制作零部件,然后完成课题。另一方面,第二年进行的“开发课题学习”是学生组成小组,自发地设计课题的开发学习。“应用课程”正是通过具体的课题学习来培养高级的实践技术人才与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