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的使用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麻醉专业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为了对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对患有老年麻醉气管插管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到位的麻醉,使患者心脏的压力更小,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 2006 年 8 月至 2010 年 8 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 116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健忘镇痛慢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通过两组患者的 HR、MBP 值的变化幅度对麻醉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 2008 年 8 月至 2010 年 8 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 116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 57 例,女性患者 59 例;患者年龄在 63 至 92 岁之间,平均年龄 75.8 岁;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 116 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平均每组 58 例。A组患者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B 组患者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通过两组患者的HR、MBP 值的变化幅度对麻醉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1.3 操作
A 组:采用 5mg 左右的咪唑安定进行麻醉诱导,将 0.1mg的芬太尼,2mg/kg 的异丙酚,1mg/kg 的琥珀胆碱,按照顺序进行缓慢静脉注射。采用面罩给氧,去氮彻底。待患者肌肉松驰后,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确定没有出现误后现象后,连接呼吸机。B 组:采用 1% 的丁卡因喷雾咽喉部。将2mg 的氟哌啶醇进行静脉滴注,3min 后进行环甲膜穿刺给予 2ml 2% 的丁卡因。采用面罩吸氧 3min 左右,静脉推注咪唑安定 3mg 左右,1min 后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喉镜的置入要足够轻柔,只需看见会厌的边缘,顺气流将导管插入,固定后连接呼吸机。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着(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用插管前的 HR 和 MBP 值基本相同,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进行麻醉后,A 组患者的 HR 和 MBP 值变化幅度明显高于 B 组患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的衰退;老年患者的心脏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都会发生显着的下降,血管壁的纤维组织会出现增生硬化现象,从而降低肺顺应性,常会使患者合并患有心肺功能异常等症状。由于患者肝肾机能下降,会造成其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所以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时用药和操作都要力求平稳,防止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出现较大的波动[1].
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对口咽喉和气管内表面进行充分的麻醉,可使气管插管过程中所产生的刺激减少,又可以使静脉药物的用量显着减少。在健忘无痛的基础上还能取得病人的合作,对患者的心血管造成的影响很小[2].该麻醉方法不需紧扣面罩进行给氧,在保持患者自主呼吸的前提下进行插管操作,不用担心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缺氧现象[3].该麻醉方法在插管之前不用使用肌松剂,使胃可以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可使返流和误吸的发生率显着减少[4].
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插管麻醉其安全性更高,对患者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小,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参考文献:
[1] 刁伟光,王洪生,鄂爽 . 亚临床剂量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J].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7):97.
[2] 郭政 . 老年麻醉学与疼痛治疗学 [M]. 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126-130.
[3] 庄心良,曾英明,陈伯銮 . 现代麻醉学 [M]. 第 5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7.
[4] 蒋豪 . 当代麻醉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9.
全身麻醉的特点是可逆性的意识丧失,在伤害性刺激下无意识,无体动,无术中知晓。熵指数通过脑电分析,将麻醉深度和意识水平量化成具体数值,可控性强,避免术中知晓,降低医疗费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1]。目前,熵指数仍然是研究的热点,而且拥有不同于同类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优点。
1 熵指数概述
大脑是静脉麻醉剂和吸入麻醉剂作用的靶器官,全麻导致的意识消失与大脑皮层有关,大脑中的血药浓度决定了麻醉的深浅。大脑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需要一种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信号进行分析解读。熵指数监测仪就是用非线性分析法分析EEG,通过贴在病人前额的 3 个电极传感器采集原始 EEG 和额肌电图信号,利用频谱熵运算程序和熵运算公式量化麻醉深度的一种监测手段[2]。
熵指数不同于其他麻醉深度监测方式的一点是在其算法中加入了额肌电信号( frontal eleetro-myogram,FEMG) ,熵模块包括反应熵( reaction en-tropy,RE) 和状态熵( state entropy,SE) ,SE 只包括EEG 信息,而 RE 除了 EEG 还包括额肌熵信息。
SE 主要反应病人皮层状态,可分析计算低频率脑电信号( 0. 8 - 32Hz) ; RE 整合了 SE 和额肌熵,主要反映皮层下状态,可分析计算较高频率( 0. 8 -47Hz) 的熵值,包括脑电信号频段( 0. 8 - 32Hz) 和额肌电信号频段( 32 -47Hz) 。熵指数对肌电干扰的敏感性高,额面部肌肉对肌松剂敏感性差,当麻醉减浅时,额肌会因伤害性刺激产生收缩活动,RE能马上反应出额肌电复杂性增加的变化。RE和 SE 的范围分别为 0 - 100 和 0 - 91。当 RE和 SE 的差值大于 10 的时候,提示肌电活动增加,镇痛不足,二者差值缩小,提示镇静,镇痛水平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