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计划是很多教师都要长期准备的重要材料,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学实施计划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健康顺利的实施,加强和改进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特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制定此高中语文教学实施计划。
一、天人中学高中语文“课程开设方案”举例
在广泛征求各县市区教研员和大量一线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下面提供一个课程开设案例,供安排课程和指导学生选课时参考。
二、正确体现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
①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②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③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④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感受·鉴赏
①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②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③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④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思考·领悟
①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②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③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④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4、应用·拓展
①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②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
③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④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
①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②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③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④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⑤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积累·整合”侧重语言的积累以及语文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整合,“感受·鉴赏”侧重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力以及道德修养、高尚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思考·领悟”侧重对阅读材料和语言文学问题的深入和独立思考,以及质疑探究习惯的养成,“应用·拓展”侧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发现·创新”侧重对语文问题的探究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必修课程目标
必修课程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阅读与鉴赏
能够阅读和鉴赏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意,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意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7、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0、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
11、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每学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
(10、11条详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2、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2、书面表达能够感情真实健康,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3、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4、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45分钟能写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特征鲜明。每学期课内作文6~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5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6、学会演讲和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选修课程目标
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1、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类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调查报告、总结报告、请示报告、计划、简报和合同等,并做到语言准确、简明、得体。
4、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能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5、引导学生通过书刊、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指导学生撰写文学评论、新闻评述、专题研究报告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口头、文字、图表、图片、手抄报、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组织文学社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