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厂”模式对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论文

时间:2021-08-31

“教学工厂”模式对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论文

摘要:从建立“生产、教学、科研、鉴定”四位一体多功能实训基地,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量身订制”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对改革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关键词:教学工厂;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通过“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将真实的工业环境与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开发,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业项目开发中。学院取得教学上的成功,得益于独树一帜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其“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变革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独具风格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新加坡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经多年不断摸索、实践、创新形成的,旨在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一线的企业开发项目引入学校并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有效融合,形成的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交互式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项目开发相结合,生产现场与岗位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学院教学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及项目开发)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人才培养新理念。这种理念同时渗透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且表现在学校教学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设置及校企合作企业选择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源于企业需求,密切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缩短了企业岗位要求与职业学校学生培养规格之间的距离,通过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可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离不开一支学识渊博、技术高超、肯拼肯干、精益求精的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材、师资和工业项目是“教学工厂”的核心。学院的专业教师除了要有国家规定的学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学院教师均具备“双师型”资质,大部分来自于企业一线,他们不仅带来了学识,也带来了工作经验、企业各类关系处理经验,特别是带来了企业一线的开发项目。也正是这支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才能确保“教学工厂”企业项目开发的实施。学院将教师队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学院需求、个人需求”为培养原则,打破部门、专业、年龄、经验等界限,确立了终身学习理念,构建了教师专业能力开发与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全员专业能力转型计划、选派参加进修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教学与管理岗位互置等措施培养教师的多元化能力,以适应新领域、多岗位专业前沿项目开发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是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实际生产环境接轨,没有与企业市场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教学工厂”将无法运转。南洋理工学院新专业与新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是通过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新专业、新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提请企业资深人士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董事会论证、批准,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新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新课程实施后还要进行效果跟踪,定期调研分析,及时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改。

  企业项目开发是“教学工厂”的核心环节,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合作开发项目,使教学与项目有机结合,学校围绕项目开展教学。项目开发的形式对教师而言,提供了与企业沟通的机会,其优势在于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使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为新专业的开发积累资料;对于学生而言,提供了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可以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培养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业精神,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教学工厂”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改革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怎样开展校企合作,如何构建教学模式是一个核心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在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教学模式方面提供了成功典范,对于承担着高技能人才培养重要职责的技师学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生产、教学、科研、鉴定”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平台建设就是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技师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实际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建设现代化、多功能实训基地的要求应运而生。

  “生产”功能的实现借鉴“教学工厂”模式,结合前店后厂的理念,本着“校企双赢”的思想,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在实训基地内设置与企业生产现场环境相一致的生产车间,将企业产品引入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即为实训学生,生产车间的运行均按企业化要求进行管理,由企业选派技术、管理骨干指导车间生产的运行,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下进行生产实习。这样做的优势,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在校内生产车间可优先选择录用新员工,提高新进员工岗位的针对性;对于学校而言,可以进一步缩短校企之间的距离,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订单培养,毕业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满足企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