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探索

时间:2021-08-31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探索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关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探索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配套教材、实验室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培养目标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教育受到极大重视,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进行探讨,以便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教育发展状况

  国外的电子商务教育起步较早。在美国,各大著名高等院校都设立了EB研究专题,联合计算机和管理类的师资力量共同主办电子商务课程。早在1994年,Vanderbilt大学就设立了电子商务研究项目“Project 2000”,成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e-lab)。1998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并在1999年3月宣布设立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硕士学位。MIT设立了SLOAN学院,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设置了较为完整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英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快。2001年英国共有29所大专院校设立了96个E-Commerce类本科专业,19所院校开设了69个E-Business类本科专业,另有29所院校招收电子商务研究生。2002年的院校招生目录中,E-Commerce类专业数增至137个,而E-Business专业数也已达到78个。

  在澳大利亚的39所大学中,31所提供电子商务学士学位,5所设置了硕士学位课程,只有3所大学没有提供任何电子商务课程。

  我国的电子商务教育相对国外起步略晚一些。2000年,教育部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试点,首批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于2001年开始招生。到2007年,我国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300多所,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二、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规模较大,但由于各高校基础不相同、师资不均衡、认识不统一等一些短时间难以跨越的客观障碍,使得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许多高校并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它们所提出的培养目标要么过于宽泛,在培养方案中各类相关知识悉数涉及,培养的是“万金油”式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要么就过于极端,在培养方案中片面地突出强调“电子”或“商务”之一,培养的是“残疾”式的专业型电子商务人才。这都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致使电子商务人才不被社会认可。

  (二)专业建设有待加强

  教育部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时间较短,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还处于研究讨论当中。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是各自为政,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专业评估等方面进行专业建设的探索和研究。这就使得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内容五花八门、参差不齐。

  (三)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由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深入和实用。他们要么是精通计算机知识,而不懂经济、管理知识;要么是经济、管理的行家里手,却是计算机的门外汉。因此,他们很难将计算机、经济、管理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按照自身的理解讲授课程内容,所以内容也各有侧重,提供给学生的参考书也不尽相同,这对于电子商务要求掌握多种学科、全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不利的。

  (四)教材质量低劣

  随着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教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编写教材的队伍也日益庞大,“鱼龙混杂”,尽管也编出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教材,但大部分教材质量低劣,编写者急功近利,在没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厚重积淀、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动手编写教材。有些教材是把传统的专业理论加上电子商务进行定语修饰,有些教材则是把其他几个专业的内容拼凑在一起,然后冠以电子商务的名称,这样的教材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为害颇深。电子商务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目前有许多教材过分偏重理论,内容抽象,脱离实际,不仅教师在教学时感到吃力,学生学起来、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重重。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要落实到对课程的学习上,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尽管都规定了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但这主要是基于自己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解,不同高校对主干课程的规定有时大相径庭。许多高校都是把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过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和分析,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最终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就业市场上失去自己的个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竞争力。

  (六)实践环节得不到保障

  由于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都设置在文科院系,而文科院系实验室经费投入相对于理工科院系一般要低得多,这就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严重短缺,不少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院系,甚至仅仅只有院系级各专业通用的实验室,而没有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的专用实验室。在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此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