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递进循环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向前推进,并不断循环巩固。在小学识读结合教学、写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表达提升。

关键词:递进循环教学;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语言的学习、感知和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使学生综合能力逐步推进,教学环节往复循环。小学语文教学采取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递进循环的形式来保障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和高效率,引导学生能够轻松高效的学习,快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一个持续向前推进而又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状态,能够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实现螺旋式上升。

  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时,在开始阶段,我们重在扫清文字阅读障碍,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根据课前学生的预习,我将本课需要掌握的重要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组成不同的组合,确保同中有异,然后运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快速反复朗读解释。第一张幻灯片中出现的生字,会在第二张或者第三张中反复出现,经过强化巩固,会在第七张又一次出现,这样反复巩固,快速播放,学生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少,那些不容易理解的词语会逐渐加深印象,实现循环递进式的强化和提升。

  接着,紧扣草船借箭这一主题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和欣赏能力,运用启发式提问,开展研讨式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品读课文:诸葛亮在什么时间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呢?为什么诸葛亮让船队头朝东、船尾朝西?为什么后来又把船调过来了?诸葛亮能够成功借箭,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习目标明确而集中,诵读品析非常投入,相互质疑解答较有见解和深度。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识读结合教学中的运用

  (一)传统识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读结合,就是将认字和朗读相结合。传统的低年级识读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繁琐,而又低效;讲课的方式千篇一律,内容越讲越多,学生收获的知识却少之又少;学生感到没兴趣,学习没有效果;课堂教学变成了零敲碎打的满堂提问,分析一些重点字词发音形体结构拖沓冗长,教学节奏缓慢,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文时,很多教师给学生设置了没有质量的大量问题,一连串的前后内容问答没有效果,对学生表扬也是简单的“你真棒”词语。比如,教师根据课文问:乌鸦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瓶子。”“那瓶子里又有什么东西呢?”教师紧接着又问。“水。”学生紧跟着教师的问题回答。“瓶子里的水多吗?”“很少”“这个瓶子的瓶口有什么特点呀?”“很小”“那这只乌鸦一开始有没有喝到水呀?”“没有喝到。”……问题越问越多,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只需简单回答。在分析字形结构时,教师问学生:“同学们,‘芽’这个字怎么样才能记住它呀?”“‘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在上面,牙齿的牙在下面,组合在一起就是‘牙’。”“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记住这个新字呢?”教师又一个问题出来了。“有,芽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乌鸦的鸦去掉了右边的那个鸟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还有没有另外的方法呀?”……围绕一个字的结构反复问答,繁琐拖沓冗长,浪费了学生的很多的时间,学生很快就没有了兴趣。

  (二)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低年级识读教学中的应用

  依照新课标标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将识字、朗读与写字三者的关系处理定为核心内容。递进循环式教学要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减肥,课堂教学的主导目标是识字和语言积累,应简化阅读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快速朗读,重点强化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发展能力而抽取出来的生字词,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速度和大容量,然后再通过循环往复式强化训练实现识字和写字的固化与提升。

  针对识字教学内容,我们通常采用五步教学法推进实施: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在朗读句子中感悟生字的语境义,第二步是在朗读词语中理解生字的词汇义,第三步是针对重点生字抽取单列正音朗读,第四步则是再把生字回归词汇中朗读感知,第五步再次将生字复原到句子中整体朗读感悟。五步教学法没有分析生字的具体结构和形体特点,只对这些生字进行了必要的重点点播;也没有对之进行组词扩展,重在让学生在原句中反复朗读体悟。对于这些生字,我们不追求一次掌握全面,不苛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形体解剖和无限膨胀,而是要通过后续不断的复习巩固来达到强化记忆和语境感悟及表达使用的目的。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小学语文教材很多都是故事性的内容,让学生在朗读故事中掌握一些生字是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生动精彩的故事,学生每阅读一个故事就是在进行一次思想旅游。朗读中突然跳出来一个陌生的面孔可先混个脸熟,待到明天朗读时重新见见面,后天再把这个故事好好读读,……如此循环往复,课文便能够读得滚瓜烂熟,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场景也都变得非常直观,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并且在朗读中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字的读音,也知道了这个生字的造词特点,更知晓了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应用。

  例如,学习了《看雪》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播放录音或者由教师朗诵“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有一段时间,台湾人民不能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然后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认字,并相互正音。接着分小组讨论在自读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再由教师向学生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乡的位置。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然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的3-11自然段,让学生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感知教师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还可以向学生多媒体展示北国雪景风光的音乐片,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北国”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的壮美景象。再让学生体会“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场景。针对学生在自读中出现的生字,可让学生根据播放的画面视频,边朗读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美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2期丽雪景,这次不是看多媒体,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文字再现出来。最后指导学生复习认读生字和写字,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向自己的.家长接受你所了解的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