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辅导员职业提升途径的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及人员流动性较大,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建设及个人价值观的发展,也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的引导者,承担着管理和育人等多重工作职能。辅导员工作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事业。职业的幸福感是辅导员工作的潜在动力,是辅导员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指数,才能真正激发辅导员的内在动力,才能促进辅导员富有创造性地、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途径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一线人员,与大学生的发展教育密切相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是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影响着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大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学习、生活和成长,更关系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高校未来发展前景。现阶段,各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是特别注重,相关的研究较少。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增加,许多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这导致辅导员工作、生活开始失衡,出现个人消极情绪滋生和工作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是指辅导员从自身工作中产生的稳定、乐观、持续性的情感体验。对在宁高校92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显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总体不高。调查问卷从工作压力、工作强度、自我发展、人际关系四个维度进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调查。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繁琐、工作压力巨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发展前景不乐观、经济压力大[1],这让许多辅导员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对工作失去兴趣,工作主动性降低,部分辅导员还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工作的状态。久而久之,高校辅导员会对自身的评价和自我价值感到忧虑,这会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心理学思潮,较传统心理学研究不同,它不仅关注人类心理疾病和弱点,更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理论基础是:研究积极的情绪、积极的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它的宗旨是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其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心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产生的问题,并且激发人类在遇到困境时,也能做出积极的心理调整,从而愉悦地将此事发展下去。积极心理学对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增加辅导员从工作中获得的乐趣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为学校的管理者从创建积极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加强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培养出发,以此来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职业幸福感是指工作的个体通过自身的工作性质,从中获得满足感、安全感、愉悦感和价值感的综合情感体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即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琐碎事务中,得到的愉悦感、舒适感、满足感及自我的价值体现感,是一种综合的、满意的体验。各种体验的积极情感越多,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就越高。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一)辅导员的个人消极情绪
首先,现如今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化、创新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如高校辅导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辅导员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正常的工作时间通常都超过10小时,若学生出现突发紧急情况,辅导员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妥善解决事情;辅导员要定期对学生的宿舍内务进行管理、抽查,要经常与学生谈心,并详细了解学生个人情况。在高校,除了教学工作之外的所有和学生相关的事情,都在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内,可见,辅导员工作量巨大,任务繁重。[3]对此,许多辅导员容易产生消极的个人情绪,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的主观感受。其次,95后大学生他们个人主义较强,自我意识突出,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不是特别理解,这也容易使辅导员产生自我否定的悲观情绪。再次,辅导员职业的发展空间不大,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社会对此职业的认知度较低等,这些也容易使辅导员产生消极情绪。
(二)缺少辅导员队伍自身的职业优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无论参加什么性质的工作,都应该具备对此工作的热忱和创新性,它是个人从事此工作所具有的特殊优势,此优势会直接影响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和思维方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航者,辅导员还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指导,并辅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学生成长为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但现在高校的辅导员流动性较大,这导致辅导员队伍整体职业素质下降,辅导员在就业之初对工作的热忱和创新精神逐渐减退。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上使命感不强,责任感缺失,有离开辅导员岗位的想法。[4]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三)高校没有完整统一的辅导员管理组织体系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积极的组织系统,这一理论可以保障辅导员的个人优良品德和优势得到尽情发挥。目前,各大高校的辅导员每天要不停地围绕学生展开各种工作,随时处理各种学生问题,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几乎没有。但就此忙碌的工作,学校却没有相关明确的评价体系对辅导员过重的工作量给予肯定,辅导员的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辅导员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学校并没有完整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这不但造成辅导员工作的盲目,工作成果得不到肯定,发展空间狭窄,而且还导致辅导员幸福感急剧下滑。
(四)其他多种因素
在角色转换方面,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繁琐、复杂,在工作过程中不管学生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处理,加上学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期待,辅导员要在不同的角色中来回互换,这使辅导员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产生心理困扰。在生活保障方面,由于各高校的辅导员待遇普遍不高,且多数没有编制,福利待遇较其他教师也偏低,有的高校辅导员连保险、住房等补助都没有,日常生活没有明确的保障,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辅导员会产生消极的不平衡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完全体会不到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