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生物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跟学生玩有关血型的游戏。有些学生说,他们在书本中看到,A型血的人非常认真,他们擅长做琐碎的事情;B型血的人性格开朗,是天生的乐天派,可是他们很情绪化;AB型血的人思考问题呈理性的方式,可是他们的意志通常不够坚强;O型血的人则特别能够适应环境,他们显得非常顽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是血液,同样都是红色的液体,为什么它们会被分为四种类型呢?血液是不是真的能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学生被教师激发了好奇心,他们就愿意主动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了解到这一课自己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血液。

  二、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一)引导学生实验

  为了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观察血液的外观,从外观上对自己研究的对象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了解什么叫红血球,什么叫血小板;再引导学生观察正常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比例,不正常血液中血小板的分布;再观察使用抗凝剂之后血液的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树立样本、总量、比例等概念,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科学研究概念。

  (二)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结果分析出血液的组成。学生用逻辑的方法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将血液的组成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个部分。血细胞的功能是为了运输养料和废物,起到防御和保卫身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血细胞中含有红细胞,它主要用来运输氧气;白细胞,它主要用来吞噬病菌;血小板,它能加快血液凝固。

  (三)引导学生拓展

  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常见的四种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来划分的,以上提到的四种血型是最常见的抗原,然而实际上人类的血液抗原划分远远不止以上四种。由于抗原的不同,不同血型的人从原则上来说不可以相互输血。如果在必要的情况下,O型血能给任何人输血,而AB型血的人能接受任何血型的血。经过拓展,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血液知识,然而血型的不同是否能够影响到人的气质则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证明,那么血型影响性格则只能是一种猜想。

  三、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完课本知识后,还要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生成能力,学生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才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经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研究,人类最常见的血液疾病是什么?学生谈到第一个疾病是白血病,有些学生曾经听说过日本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电视剧叫《血疑》,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得了白血病,由于这是一种现代医学几乎不可医治的疾病,所以造成了女主角早逝的悲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以上学过的知识思考,白血病的主要特症是什么?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可以了解到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的疾病,它生成血液循环不可控制的白细胞组织,让白细胞组织堵住血液循环血统,使血液循环系统不能正常进行。如果恶性白细胞组织持续生成,那么人的血液循环就不能正常进行,最终只能死亡。

  学生谈到第二个常见疾病即血小板减少,这是部分中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血小板减少的人一旦出血,血液循环系统就不能通过血小板的运作填住伤口创面,并会因此导致血流不止或失血休克。血小板减少的疾病虽然没有白血病那么恶性,却也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以上的问题都是血液组织生成系统出现问题造成的血液组织无法正常循环,如果要减缓这类疾病,就要从血液着手,改善血液的生成系统和循环系统,这样才能缓解甚至消除疾病。教师引导学生生成问题,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纳入自己的系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学无止境,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研究的基础。如果学生对该问题有兴趣,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把要学习的知识作为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尝试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