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专业职称论文

时间:2021-08-31

  建筑装修材料是指建筑物内外面的装修层材料,主要保护建筑表面、美化、增强使用功能的作用。以下是建筑材料专业职称论文,一起去看看吧!

  建筑材料专业职称论文一

  【摘 要】材料采购是项目材料管理的重要环节, 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 合理的采购渠道, 科学的采购方式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根本保障。本文针对建筑行业材料采购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采购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筑行业材料采购的特点

  建设工程项目属于典型的单体定制项目,在项目与项目之间除了具备一定的共性以外,同时更多的存在着各自项目的个性。这一特性决定我们在研究建材采购业务时应该首先从研究建材采购的特性开始。

  1.生产的不连续性要求库存控制更严格

  建筑企业与其他生产企业相比,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的不连续性,建筑企业是以工程为中心的项目式生产,即当建筑企业获得一个工程项目后,围绕这个工程项目开展生产活动。而对企业来讲,工程项目并不是可以连续获得的,因此,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根据特定项目的物料需求,严格控制库存水平,力争使每个项目的物料采购与工程消耗相匹配,当工程项目完成时,必须保证工程项目的物料库存为零,以避免企业库存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2.生产工期限制要求物料采购更及时

  生产工期对建筑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严格的要求,建筑企业根据项目合同的工期要求,科学制定项目规划。但影响项目工期进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季节、人员、天气等,多数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生产提前期都会比合同规定的提早一些,以减少相关因素对工期进展的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建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体现了准时生产的要求,同时对物料采购有更高的时限要求,即按要求的时间配送到指定的地点以符合生产的需要。

  3.个性化定制采购导致采购过程更为复杂

  对于单一的单项工程而言,其需要的物资主要有土建、装饰、设备三大类材料,共计70到100大类根据建筑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略有差异。在这些建材类别中,按照材料在工程中的价值和数量,在土建、装饰和设备三大建材物料中,有超过60%的物资种类属于个性化的物资,需要根据不同的单体工程个性进行定制采购,这种个性化的订购采购具备很高的复杂性,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筛选和对比决策,而只有不足40%的物资属于通用的产品采购,相对来说操作较为简易。

  4.物流供应以质量和速度为主要要求

  建筑物料采购中,个性化的物料采购日益增多,使得建筑企业的物料采购不再具有唯一采购流程,而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和物料的供应特点,灵活地对不同物料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如招标、指定、内部采购和零星采购等以满足客户和生产的要求。在物料的供应上,建筑物料以质量作为第一采购要素,以物流供应速度作为选择供应商的另一采购要素,因此,建筑企业的材料供应商往往是以建筑企业或建筑项目周边为主的,物料供应相对于项目而言是相对稳定的

  二、建筑工程建设主要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的业务以项目为中心,以往的采购模式都是各个项目组单独采购。各项目组的材料员根据项目进度,制定要料计划,把要料计划传真给目标供货商,目标供货商按时间、数量及规格进行送货。这样的采购模式比较快捷和方便,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采购成本偏高

  建筑企业以项目为中心划分成工程项目组,因为项目组分别采购,一定程度上造成采购成本的浪费,无法达到数量上的优势以得到更优惠的价格。

  2.建筑物料供应不及时

  建筑企业物料采购以招标、指定等采购方式为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以单次采购为关联的关系,供应商在得到采购定单后,考虑的是自己的供货问题,而不是建筑企业的生产对物料的供给要求,因而经常造成物料供应的提前或滞后,不能按建筑生产排程进行物料供给,也不便于事后的追踪和责任的追究。

  3.建筑物料的质量难以保证

  分散采购导致多源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质量存在差异,不同的物料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有可能产生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进度与企业的声誉。

  4.给物料的管理带来困难

  物料信息容易出错,因为传统采购的物料编码一般都是人工填写,材料的规格和名称不统一,容易造成同一类材料由于习惯写法不同而造成供需双方理解不一致,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此外采购大批量的项目所需物料作为保证生产的物料库存,造成仓库及工序间的材料积压,产生额外搬运、空间占用、流动资金占用、利息负担及人员增加的浪费。

  5.临时性插单的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建筑企业生产期长,对于临时性的紧急插单,会造成已排好的生产程序必须变更,致使生产计划进行不顺畅,并增加物料管理的困扰。而且可能必须利用加班才能完成任务造成成本增加。

  三、做好建筑工程材料采购工作的措施

  1.合理制定采购方案。对一个施工计划段所需要的材料数量、价格进行列表分析, 用 ABC 分类法分析出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和一般材料, 进行分类管理, 对主要材料要实行重点管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主要材料进行功能和成本分析, 求出降低成本的对象和目标。综合考虑使用计划、采购周期与使用批量, 选择最佳采购方式, 减少流通环节, 减少收发、储运各环节损耗, 实现降费节支。

  2.优选采购方式。对大宗主要材料的采购, 可由项目部提交使用计划, 交由企业物资部门集中采购。根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从企业发布的合格分供方的厂家中选购, 或者按照"合格分供方选择与评定工作程序"选定厂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也可由企业集中招标采购, 统一供货。这样能够发挥集中采购优势, 降低综合成本, 争取到生产企业更优惠的服务。集中采购具有风险小、节支明显的优点, 但往往受资金、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 采购周期较长, 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施工进度。对此, 在制定材料计划时要有充分的考虑, 预留足够时间, 但也要避免造成材料的大量库存。对用量较少的次要材料、一般材料, 集中采购优势不明显, 项目部可在考察比较的基础上直接从市场采购。

  3.拓展料源渠道, 减少流通环节。在激烈竞争的材料市场选择优化的供货渠道, 形成以主渠道为主, 多渠道为辅的采购方式, 坚持"质量合格, 费用最低, 费用相同, 质量选优"的原则, 确定长期的供应渠道, 并对渠道进行动态分析管理, 定期评审, 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 建立诚信名册, 以求规范市场行为。在开辟料源渠道的同时, 考虑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材料流通成本。也可利用材料的地区价差, 灵活地实施异地采购, 异地配送, 解决偏远地区价格成本过高问题。

  4.建立材料管理档案, 共享信息资源。为便于以后的采购管理, 使同类工程具有参考资料, 应建立材料的系统管理档案。包括市场考察、价格信息、品牌质量、供应商信誉等各方面记录, 由企业将项目部收集的材料采购信息汇总发布, 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市场信息分析, 预测物价涨落行情, 结合大宗材料的使用, 适时采购或储备, 规避价格风险。

  5.建立材料采购系统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严格制定采购程序, 做到分工合理, 职责明确, 流程清晰, 规范有序。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 规范参与部门人员行为, 保证工作持续稳定。以目标考核为手段,评价工作效果, 进行奖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