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民乐的优势与缺点探讨性论文
摘要:中国的民乐代表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她以她独特的乐韵滋养着无数中国人的心灵。近些年来,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将流行因素与传统民乐相结合,打破了民乐的传统模式,以骄人之姿敲开了世界的大门,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民乐,并为之疯狂。本文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例,将其与传统民乐进行比较,分析“新民乐”的优势与不足,希望“新民乐”能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乐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风格,使两者完美结合,让中国的民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就新的高度。
关键词:新民乐;传统民乐;女子十二乐坊;优势;不足
2003年,国内沉寂了两年的“女子十二乐坊”在制作人王晓京的带领下转战日本,以一种新的形式演绎了中国的民乐,并在世界舞台上迅速蹿红。这无疑是向中国音乐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新民乐”这一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民乐”一词现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理解为“那种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来源,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并结合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中特有的编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体技术以及包含了欧美文化模式的商品偶像、品牌等观念而形成的有独特视听效果和时代风格的新的民乐演奏形式。”[1]“新民乐”的产生在给中国的传统民乐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之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新民乐”的特点
(一)曲目通俗化,更易让人接受
世界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文化也应该是不断进步的。中国的传统民乐流传了几千年,包含了无数音乐家的热忱与心血,同样的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缺乏新鲜血液的滋养。就如同中国的唐诗一般,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更是有李白杜甫等千古留名。他们达到了一定的顶峰,却也使唐诗成为了一种传奇,一座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山。传统民乐也是这样,提到二胡就是《二泉映月》,提到古筝就是《高山流水》,这些高雅音乐对现代人来说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也许很多人都听过,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其中的韵味?在这个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盛行的时代,或许像这样通俗易上口的音乐才更会让人所接受吧。“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她们的专辑里有着《阿拉木汗》、《刘三姐》、《小河淌水》这样的曲目,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进行改编,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多了些生活的趣味,少了些严肃的政治色彩,[2]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让流淌着高雅血液的民乐通俗化,让更多的人接受甚至是喜欢。
(二)动感的节奏,恢宏的气势
传统民乐是以慢著称的。《春江花月夜》的悠扬婉转,《梁祝》的缠绵悱恻,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新民乐”更注重的是动感的节奏。她们的乐曲节奏中融入了爵士乐、拉丁乐、摇滚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风格轻松自由,节奏明快。如《自由》一曲就是由两把二胡和两架扬琴共同演绎的,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鲜明的节奏使之常被用于健美操的背景音乐。[3]就气势而言,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乐曲加入了大量的电声伴奏,具有更加丰满的音响效果。如她们的原创乐曲《辉煌》,由多种民族乐器和电声乐器演奏,与传统民乐合奏相比,具有更加恢宏的气势,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较小的规模,灵动的气氛
“新民乐”多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与传统民乐团相比,她们具有较小的.规模,无论是排练或是演出都比较自由,不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表演方面,她们均为科班出身,有着较好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也正因为规模小的原因,无论是在曲目的选择或是表演上都更加的灵活,有时候简单的几种乐器再加上电声就能演绎出一首很好听的乐曲。多变的旋律结构,丰富别致的电声伴奏,大量的SOLO和反复的高潮,使音响的变化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色彩丰富绚丽,营造出自由灵动的气氛。[4]
(四)动态的舞台,视觉的享受
“新民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她们不同于传统民乐的舞台效果。首先,她摆脱了传统民乐的演奏模式,乐器大到古筝、扬琴,小到二胡,都可以随意在舞台上活动,演奏者方便自如,再加上华丽的服饰更是让她们动感十足;用弹吉他的方法弹奏琵琶,用各种演奏技巧弹奏古筝,突破传统的演奏模式,摒弃了民乐的保守、封闭、刻板的理念,打破了以往正襟危坐的音乐会的沉闷,取而代之的是随心的自由。[5]其次,“新民乐”运用了升降舞台、冷烟火,使演出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不断变幻的灯光、弥漫的烟雾、空中旋转飘散的气泡、翩然飘降的彩屑和鲜花,古老的中国民乐、华丽的西方演奏技巧,年轻而身着华彩的表演者,再加上精心编排的动人乐曲,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音乐不再是单一的听觉享受,而是视觉的盛宴。[6]
(五)商业化运作,国际化发展
“新民乐”的商业性要远远大于艺术性,她标榜的是商业化的运作,国际化的发展。2003年7月,“女子十二乐坊”的同名专辑在日本首日的销量就为一万张,两个月后突破百万大关;2004年1月,原定在香港举行的两场专场音乐,会因市场的强烈反应而增加到四场;同年2月,在上海举行的两场专场音乐会,有千余名日本歌迷专程赶往上海观看演出;2006-2007年,“女子十二乐坊”在全球巡回演出……[7]如此骄人的成绩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女子十二乐坊”会这么红呢?除了她们音乐本身的魅力之外,商业化的运作也是关键之一。首先,她们树立了“女子十二乐坊”这样一个集体品牌形象,让人们以一个商业品牌而并非纯艺术的角度来关注她们。然后,她们在世界各地举办演奏会。虽然对于传统民乐来说这样的形式也并不陌生,但两者的风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传统民乐在各地的音乐厅里办演奏会,到音乐厅的人势必西装革履、安静儒雅;相反“女子十二乐坊”办音乐会的地点往往设在人数多、流量高的闹市会场,如香港的红场、北京的展览剧场、21世纪剧院等地方。来这里的人可以不懂音乐,可以随音乐共同舞动,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演奏会是一种情感宣泄的过程。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快的时代,情感宣泄比被动接受更容易受到大众欢迎。[8]84除此之外,她们还耗巨资拍MV,出专辑。
在初成立的两年,“女子十二乐坊”曾经在国内默默无闻,除了受到媒体的短暂猎奇之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两年后,她们转战日本,一炮而红。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人种、文化上和中国差异较小,尤其是中国的很多民族乐器和日本的民族乐器有一脉相传之渊源,日本人会对这些形似而神不似的乐器既有好奇心又有亲近感。而且日本是一个本土与西方结合的国家,既具有现代西方的生活方式,又保留了本土的文化特点。[9]这就是“女子十二乐坊”选择了日本作为国外发展立足点的原因。当她们在国外频频获奖,获得广泛关注的时候,国人们终于将目光投向了她们。于是,在国人要跟上国际形势的心理下,“新民乐”打入了国内。而她们的国际化发展,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民族乐器,了解了中国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