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乐山途中导游词

时间:2021-08-31

  各位朋友:大家好!

  常言道:“天下山水这观在蜀”。欢迎各位到四川品味这无穷的山水胜景。沿着笔直的成乐高速公路我们直奔乐山而去,李白感叹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一去不返。今日的蜀道可谓四通八达,天堑变通途。

  乐山市位于成都西南,为地级省辖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青州、江州、嘉州。途中我们要经过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五县市,全程近160公里,行车约两小时。 各位,现在我们正行驶在双流县境内。大家请看,远处薄雾似轻纱,沟渠流水伴农家。这里没有北方农村那种凝重、厚实感也比不上江南水乡的灵秀,却有着蜀中农乡的淳朴和闲适。双流位于成都市西南部,古称广都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为双流县。古史中将双流与成都、樊都(广汉)并称“三都”。其地名正如左思在《蜀都赋》中所形容的“带二江之双流,枕峨眉之重阻”。此“二江”为郫江、检江,即今日的府河和南河。据史料记载,开明时期的古蜀都城位于双流境内,至开明九世,蜀都始由今双流、华阳一带迁至成都。双流地处成都市外围,又是河流下方,地理位置不甚优越,古时常受水患之扰。早在古蜀国时期,开明已在岷江上游分水入沱,以除水害。《水经·江水注》也说:“(岷)江水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开凿也”。在分水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又筑都江堰,分洪以减灾,引水灌田,并于成都穿检江、郫江二江平行于城南。至唐僖宗时高骈又筑糜枣堰,使府河绕城北东流,与南河于合江亭汇合,平缓南去。明清二代则形成了完整的疏浚制度。至此,双流水害之患逐年减弱。据《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中第一口盐井于李冰治蜀时期出现在双流,时称“广都盐井”。于其后,巴蜀地区才陆续出现大批盐井,蜀中盐史上亦须记上双流一笔。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双流已成为全国首批年产值超亿元的先进县,矿产以芒硝为首,农副产品以海椒驰名,家畜以“成都麻羊”闻名,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也驻足于此,更有以“恩威”为龙头的一批集团产业汇聚于斯。双流真可谓因水而困,因水而兴,再因水而荣、因水而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其好友杜少府(少府为官职名)赴蜀州(今崇州市)为官送别即景而作。其中的“五津”就是指岷江在川西河段上五个著名的渡口,我们正经过的新津便为其中之一。新津为成都市辖县,蓉城门户之一。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置新津县,其名沿用至今。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平原发现了长江上游古文明的大量遗址,“宝墩文化”便位于新津境内。这些石器时代的遗址又一次告诉世人,中华文明之源不仅依附着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更与滚滚长江东逝水相生相息。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相传,孟获欲夺成都,屡屡派兵侵扰蜀中,当时曾屯兵于此,被老百姓称为“孟获村”。自南北朝置县后,新津因其地势之重要,一直是出川水路的重要渡口之一,上临成都,下控川南,又扼成都通往雅安、西昌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同志军曾于此与赵尔丰属下新军血战数日,杀敌无数,牵制了四川清军主力,支持了川东南革命的斗争,其功斐然。新津名胜古迹众多,最负盛名的当推九莲山观音寺,寺中有七幅保存完好的明代壁画,其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绘画所采用的植物配制颜料,而以天然矿物质为底色,配以珍珠粉、生漆等,结合沥粉描金技法,使画面富丽堂皇,经久不坏,很值得以观赏。新津在民俗节日方面还有一绝,那就是有名的“龙舟会”。每到农历五月初五,河上龙舟戏水,高潮迭起,呼号声、划水声、鞭炮声、锣鼓声交织轰鸣,响彻河面。龙舟赛后,满河漂放鸭子,男女桨手纷纷入水,你争我夺,上演一幕“抢鸭”闹剧,将龙舟会活动推向高潮。入夜,两岸彩船华灯齐放,乐声四起,争奇斗艳;四面礼花腾空而起,好一片火树银花不夜天!各位朋友,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龙舟节上

  一睹为快,到时候我们约好不见不散!

  我们现在已进入浅丘陵地区的彭山县。大家知道,“四川盆地”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粮仓之一,它的东面为花巫山,北面为大巴山,西南为岷山,南面为大娄山、武陵山。因其群山环抱,天公造出一块相对平缓的绿洲,习惯上称它为“盆地”。要说“盆地”,其实也是丘陵为主的地带。连绵起伏的丘陵都有一个特点,即除了一些植被外,更多的是套种的农作物,那都是因为人均耕地少的缘故嘛。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满目清山,想必大家都防护林带,下大力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结果。这里的一山一水都与长寿息息相关,各位请深呼吸,千万别错过了这“长寿之气”。彭山为眉山市辖县,建县于公元前316年,初名武阳,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南北朝时曾名隆山,唐代为避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彭山至今,真可谓一波三折!各位看看这青山绿水,注目这紫烟升腾的彭山,这就是“高山仰止”的'八百岁寿星------彭祖的故乡,所以这山也称彭祖山。彭祖,姓篯名铿,帝颛顼之玄孙陆终氏第三子,高寿八百,历夏、商、周三代,可谓奇迹。当然,八百高寿更大意义上象征了古人对长生的渴求。据史料载,夏、商时期四川当地人习以六十天为一小甲子,按现在计年算法,彭祖也高寿近140岁,在遥远的古代,他的确算“中华第一寿星”。彭山县江口镇茶场村便是彭祖的故里和羽化之地。彭祖一生积累了丰富的长寿经验,总结了卓越的长寿理论。其精华为“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讲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注重膳食,和顺阴阳,要求人顺春秋四时而协调,尊阴阳转换而修身。彭祖的理论衍生出我国流传至今的长寿文化体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尊之为“长寿之源”并不为过。至于其“炼丹,以求长生”,以至于历代帝王争相效仿,形成大炼丹药、追求永寿的荒诞之风,当然是不可取的。但中国人传统“养身”中的价值取向,“先天不足后天补”的学说是值得肯定的。谈完了“一祖”,我们再说“二像”。在彭祖山景区有两座唐开元初凿的佛像,人称“齐山双佛”,一立一坐,通高28米,在世界大佛中名列第八。“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明灯胜万盏”,游彭山少不得要提到江口古镇,号称“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这里是有记载的最早茶叶市场--------武阳茶肆所在地,也是有名的茶叶之乡。西汉才子王褒在《僮约》中就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西晋常璩《华阳国志》也有“武阳产名茶”之说。被后人誉为“茶圣”的陆羽更是在武阳长住10余年,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书中同样盛赞武阳名茶。为此,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农业电影制片厂、《话说长江》中日联合摄制组、中央电视台等先后在此拍摄《世界茶叶发源地》、《茶叶史话》、《茶叶故乡》、《武阳茶肆》等专题片,彭山因此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