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心理学教育分析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教育分析研究论文

  引言

  央视调查“你幸福吗”曾经在全国范围内都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可见,幸福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讲都是重要的,它不仅关系着人民的心理建设、生活水平,而且渗透到了每个人心里。大学生是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极为重要,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是近年兴起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能够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正被幸福包围着。

  一、幸福心理学界定

  心理学是一个门类众多的复杂系统,作为一门科学分支众多,但是前些年我国心理学专家们一直在研究消极心理学,旨在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困境,幸福心理学是最近一些年才被人们广泛重视的。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幸福心理学得到了充分重视,是随着西方国家兴起,逐渐发展到了世界各地,为世界范围的人们积极接受,并形成了一股探究热潮。

  幸福心理学是在顺应人类生存、生活的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证了人们的心理追求达到更高的层次。幸福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并且幸福是人们追逐的终极目标,人们在追求幸福时,不仅自己可以体验到幸福的美好,同时也能够创造社会和谐,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二、幸福感界定

  幸福感就是对于幸福程度的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知情况,因此,幸福感因人而异的,是独特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幸福感去追求人生幸福,可见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基于人类的心理状态而存在的。幸福是人作为行为主体对其当下生存状态及其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是人的`个性化感受。幸福感就是人们依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肯定性、整体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其他各方面的全面主观评价,并由此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的精神状态。

  三、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如果人的幸福指数比较高、幸福感比较强烈,那么他的心理状况必然要比其他人健康,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对于大学生来讲,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来看,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幸福感教育,让大学生长期处于幸福的感知当中,是极为有益的。让大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走出心理的阴霾,并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现实表明,如果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要比预防心理疾病的消极方法更有意义。大学生群体虽然在年龄上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心理状态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急躁、焦虑、抑郁、迷茫,甚至出现厌学、轻生、自杀等极端行为。心理问题的出现在年龄方面越来越年轻化,就凸显出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幸福感教育是极其必要的。第一,让学生充分看到社会的积极面,对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状态是比较理想的,在奋斗的同时不能迷失本心,要看到社会的积极面。第二,让学生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如果学生心理阴暗,那么他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也是索然无味的,只有让学生看到别人身上有闪光点,才能激励自己前进,用一种积极的观念来面对未来。第三,引导大学生关注生活质量,如果大学生认为生活就是不停地为钱而奔波,那么幸福感教育就需要立即进行,因为大学生已经不再关心生活质量,这种心理状态是可怕的,需要及时调整,应该引导大学生将关注点放在生活质量上,为了生活得更加幸福而努力。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幸福感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可以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

  四、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幸福感比较低,他们认为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让自己喘不过气,所以对幸福的感知度不强,幸福感较低。目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成长环境、就业压力、感情困扰、社会舆论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这些因素全都变成了心理压力,那么大学生的幸福感势必会减弱,并且长此以往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需要高度重视。

  (一)成长环境

  大学生幸福感弱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成长环境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大同小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顺利毕业后找一份稳定工作,但是,在新时代环境下,这种愿望已经不能适应发展潮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饱和,大学生再想进入这样的体制内难上加难。但是,因为大学生们从小就是成长在这样的环境,家长们抱着这样的希望,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演变成心理层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幸福感降低。此外,我国目前教育领域以成绩来判定学生能力,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入党、评奖学金、得到各种荣誉,而成绩不好不仅挂科、补考,甚至与一切“优秀”绝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心理压力不言而喻,大学生每天还穿梭于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培训班之间,环境与高中差别不大,体现不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造成大学生幸福感降低的直接原因。

  (二)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直很大,大学生希望找到高薪、轻松的工作,家长希望大学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却远没有这样宽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要求大学生能在统一考试中笔试成绩优异、面试成绩出众,而企业单位多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面对就业前景的种种阻碍,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各种职位都趋于饱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专科学生缺少理论知识、本科学生缺少实践能力、硕士研究生缺少社会经验,大学生身上的不足是存在的,但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的,社会需要的是立刻上岗就创造经济效益的人才,没有给大学生充足的缓冲期。面对着这样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幸福感自然会越来越低,如果学校不能及时进行幸福感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只会盯着就业压力看,而忘记欣赏人生中的风景,幸福感无从谈起。

  (三)感情困扰

  因为感情伤人、自杀的大学生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出现,如果高校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做得到位,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那么这种校园内的感情悲剧就会减少很多。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不成熟的“大孩子”,他们的爱情观也是不成熟的,基于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所以并没有意识到爱情的真谛,而是把爱情看作占有,如果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是这样的,那么恋爱就不再美好,争吵、冷战、分手等每天都在上演,对大学生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高校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感情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让学生看到对方的善良与美好,使感情得到升华。即便大学生情侣最后闹到分手,也不应该因为感情的困扰而影响心理状态,心理教师应该让大学生意识到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善意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不应该因为一段恋情的失败就降低自身幸福感。如果幸福感教育做得好,大学生中的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等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四)社会舆论

  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角色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群,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就是这种社会舆论给予大学生莫大的压力,直接造成幸福感降低。总结现在的社会舆论:第一,大学毕业应该找一个高薪工作,月薪2000元以下的工作不是大学生做的;第二,大学生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现代人才,参加工作之后不需要学习,可以直接上岗;第三,大学毕业之后就应该马上成家立业;第四,上了好大学才有好工作,体、音、美专业都是给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设立的等等。大众传播用极其快的速度将这些舆论话语公之于众,成为社会舆论,时时压在大学生的心上,由此,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状态差、幸福感低等问题日益暴露,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要面临的舆论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五、我国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措施

  (一)开设课程,让大学生感受幸福

  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集体教育,可以通过切身体验,从而有效实现幸福感教育,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因此,针对各个专业的大学生,要设置不同的幸福教育课程,让大学生感受幸福、感受快乐,并充分享受生活带给大学生的幸福因素,从而教会大学生体验幸福,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增加幸福的情绪体验

  幸福感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自身情绪上的体验,应该与喜悦、愉快、积极、健康等相对应。因此,在幸福感教育中,要注意让大学生体验到积极、幸福的情绪,因为情绪健康的人会积极面对生活,能够将自己的健康情绪体验也带给别人、带入生活。教会学生体验幸福,并给周围的人创造幸福的情绪,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三)树立端正的人生观

  如果大学生的人生观是不端正的,那么如何开展幸福感教育都是枉然,因此,要确保大学生的人生观是正确的,才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实现幸福感教育。高校应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大学生的幸福感里充满宽容、感恩。

  结语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日益下降,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幸福感降低的情况,大学生的幸福感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高校要注意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本文不仅界定了幸福心理学和幸福感,还分析了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幸福感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教育分析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对大学生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的分析研究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论文

3.大学生心理学教育教学论文

4.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

5.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论文

6.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论文

7.关于大学生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鉴赏论文

8.应用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