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的分析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涵

  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希望达到一种预期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工作行业、工作种类及事业成就大小等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理想教育是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是引导受教育者实现职业理想的有效途径。它指导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有效的办法认清自身特点,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现状

  (一)目标制定的功利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择业定位和价值诉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功利化倾向。 收入高低和个人发展空间特别是具体的经济利益已成为部分大学生择业选择时权衡的首要因素,一些大学生择业时并不怎么在意国家的真正需要。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关心个人需求的满足。这种职业理想功利性的倾向,使得多数大学生求职都集中在大城市与待遇丰厚的职业,这样带来的结果则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人才供大于求。而中西部一些地区无法招揽到合适的人才,这种尴尬的局面也是目前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功利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需要引导大学生把自身的个人利益和国家的需要有效地统一起来。

  (二)实现过程的矛盾性

  职业理想观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是主要的两个方面,这也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定位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大学生择业观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不切实际的理想和具体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注重物质享受的观念与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之间的矛盾、希望获得竞争与缺乏战胜困难勇气的矛盾等方面。所以,引导大学生改变一些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职业观念,使他们在矛盾中寻求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统一,进而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大学职业理想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推行职业理想教育的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实践课程,不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很少做出适当的调整,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要求。职业理想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联系时代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设置。职业理想教育课程应坚持“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际,从实际中透视理论、归纳理论,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四)授课方式的单一性

  大学职业理想教育的授课方式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大部分采用“灌输式”理论讲授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如小组讨论法、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职业理想教育的核心,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理想是受教育者预期达到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认清自身特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教育以就业为中心,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端正受教育者的就业观,可以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大学生踏入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领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职业理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对大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其所学专业的职业倾向,确定最适合他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此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科学可行的计划。职业理想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或缺,是保证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确保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环节。在职业理想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职业心理做出良好的疏导,有助于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前瞻性的职业准备和合理性的职业定位。

  (三)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有利于发掘大学生潜力,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职业理想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国际经济形势,让其明确当下就业前景;可以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将职业理想变为现实;可以帮助大学生主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拘泥于现有的知识储备,主动创新学习方法和拓宽专业领域,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有利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其思想素质

  当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择业目标中,导致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发生偏差。职业理想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目标,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针领导下,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实现职业理想。

  3. 有利于缓和大学生心理冲突,提高其心理素质

  在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协调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而职业理想教育可以教授大学生如何解决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大学生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时常遇到困难,如果不及时解决,心理压力也会逐渐增大,会丧失前进的动力。职业理想教育可以教授大学生如何以积极的人生观正视现实中的困难,排解心理压力,敢于竞争,树立自强不息的就业心态,培养自己的受挫和抗压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过硬的心理素质,促进职业理想化为现实。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

  大学生职业理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设置更多的实践课程,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此外,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贴近现实,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课程形式可以采用素质拓展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招聘会,了解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将对应专业的单位要求作为参照标准,认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改进。

  (二)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文化引领

  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规范并及时更新校园的标语、宣传栏,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让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起到引导作用。大学生社团活动、科研立项是校园文化的代表,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团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参加讲座的机会,并提供多样的科研经费补贴,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立项的申报,促进大学生在文化活动中认识自我、发掘自身的潜力。

  (三)增强历史使命感,提升职业道德品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方向,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目标与社会共同理想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明确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生自主、自立、自强,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将社会需要内化为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崇高的职业信仰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鼓励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支援西部建设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敢于走出校园,在磨炼中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对大学生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的分析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加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论文

2.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3.解析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论文

4.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分析论文

5.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对策论文

6.浅谈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论文

7.职业美术教育的创新论文

8.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论文